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艺术类 第7页

历代国画

从解元到囚徒,再到山水归客 ——《骑驴归思图》 背后的血色人生

6
作者: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创作时间:正德元年(公元 1506 年),时唐寅三十七岁。 尺寸材质:绢本淡设色,纵 77.7 厘米,横 37.5 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画面内容:描绘了峻险的山崖、盘曲的栈道、急湍的溪流、危立的小桥以及葱郁的林木。画面中一位旅人骑驴前行,似在...
赞 (1)阅读(281)浏览/下载
佳作趣话

日本“书圣”的字,真能媲美王羲之,超越元明清3代?

11
中日书法渊源与差异开篇​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历史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各具特色,诞生了无数书法大家,如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典范,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在文化上深受中国影响,书法也不例外。早在汉代,中国书法就传入日本,随后在奈...
赞 (3)阅读(170)
历代国画

隐逸江湖四百年:蓝瑛《秋山渔隐图》中的诗画人生与未解之谜

7
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烟雨中,一位画坛奇才以一支画笔,将文人的隐逸理想与职业画家的精湛技艺融于纸上。他,便是蓝瑛。而他的代表作《秋山渔隐图》,不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一卷“隐士江湖”的传奇密码。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这幅画中的秋山秋水,揭开蓝瑛笔下那些被时光掩藏的江湖故事。 蓝瑛:从“浙派”争议到“武林派”开山鼻祖 蓝瑛(1585-1664),字田叔,号蝶叟,晚...
赞 (2)阅读(175)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天下一人的绝笔:宋徽宗《桃鸠图》背后“逃咎”的隐喻与帝王悲歌

7
一、帝王与画师的双面人生 宋徽宗赵佶,一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自诩“天下一人”,以瘦金体题跋、生漆点睛的绝技,将北宋宫廷美学推向巅峰。然而,这位“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皇帝,却在《桃鸠图》中埋藏了怎样的隐秘? 《桃鸠图》创作于赵佶26岁(约1108年),正值他继位初年,意气风发。画中仅一枝桃花、一只鸠鸟,却暗含“桃鸠”谐音“逃咎”的隐喻。彼时北宋内忧外患...
赞 (3)阅读(232)浏览/下载
佳作趣话

一口气读完中国画极简史!

13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与审美情趣。它以独特的笔墨语言、丰富的表现形式,记录着时代的风貌与艺术家的情思。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一口气读完这篇中国画极简史。​ 一、起源:混沌初开,艺术萌芽​ 中国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原始岩画和彩陶画是其最初的形态。那些刻凿或绘制在岩石、陶器上的简单图形,虽然质朴,却充满了原始人类对...
赞 (2)阅读(196)
历代书法

董其昌行楷诗札:一纸书尽明代风流  “南北宗” 论等书法理论

5
创作者: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他在书法领域造诣深厚,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钟并称 “晚明四家”,其书法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品形式:诗札通常是董其昌书写的诗词作品,以书信、手札等形式呈现。行楷是其常见的书写字体,兼具行书的流畅与楷书的规整,笔画圆润秀逸,结构疏密得当,体现出一种高雅的艺术气质。 ...
赞 (2)阅读(232)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万壑松风图》:北宋山河入画,李唐情思凝墨 北宋三大巨碑式山水画之一

3
作品名称:《万壑松风图》 创作者:李唐,字晞古,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是两宋间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画家。 创作年代:北宋宣和六年(1124 年)。 作品材质:绢本水墨淡设色。 作品尺寸:纵 188.7 厘米、横 139.8 厘米。 作品构图:全景式构图,画面主峰劲峭壮丽,布置于画幅中央,左右伴随着高低错落的云峰,山腰间烟云缭绕;...
赞 (2)阅读(168)浏览/下载
佳作趣话

千年追捧:怀素大醉后的 “鬼画符”凡人难辨,魅力究竟在哪?

16
当我们在博物馆或者网上,偶然看到怀素大醉后留下的书法时,第一反应估计都是一脸懵。那纸上弯弯曲曲、扭来扭去的线条,就像一场线条的狂欢派对,又好像是毫无章法的乱涂乱画,简直跟 “鬼画符” 没啥两样,让人忍不住怀疑:这真的算书法吗?咱普通人往往都认不出具体写的啥字,更别提从中感受啥美感了。可神奇的是,这些作品却被历代书法家们当成宝贝,追捧了 1000 多年。同样是...
赞 (2)阅读(260)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雍正寿礼背后:郎世宁《嵩献英芝图》藏在清宫廷画卷里的吉祥密码与艺术融合

2
作品名称:《嵩献英芝图》 作者:郎世宁,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1715 年抵达中国,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 创作时间:雍正二年(1724 年)十月。 材质与尺寸:绢本,设色,纵 242.3 厘米,横 157.1 厘米。 收藏地点: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面内容:正中是一只兀立于石上的白鹰,右边是一棵弯曲盘绕...
赞 (3)阅读(178)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赵佶御笔绘就:《腊梅山禽图》里的皇家审美

2
作者:赵佶,即宋徽宗,他不仅是北宋的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在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 创作年代:创作于北宋时期。 画作规格:绢本,设色,纵 82.8 厘米,横 52.8 厘米。 画面内容:画面中,腊梅枝干横斜,花朵绽放,枝头栖息着两只白头翁,一只低头梳理羽毛,另一只则昂首望向远方。腊梅的枝干以劲挺的线条勾勒,花朵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色彩淡雅...
赞 (3)阅读(161)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寒林图》:曹知白笔下的诗意 “僧缘”

2
作者:曹知白,字又玄,一字贞素,号云西,华亭(今属上海松江)人,工诗文,善画山水。 创作时间:泰定乙丑年(1325 年),曹氏时年 54 岁,为其中年之作。 画作规格:绢本,水墨,纵 27.3 厘米,横 26.2 厘米。 画面内容:绘坡石寒林,枯林一行于坡石之间,树干劲挺,疏落有致,枯枝苍劲挺拔,上仰似鹿角,下抑如蟹爪,坡石杂树穿插错落,一派荒寒萧瑟之...
赞 (4)阅读(246)浏览/下载
佳作趣话

山东出土2000年前神秘碑刻,王莽真迹?小篆巅峰之作现世!

7
惊现!沉睡两千年的神秘碑刻​ 在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考古工作者们正小心翼翼地清理着历史的尘埃。2017 年的那个夏天,阳光炽热,照在每一位考古队员的脸上,汗水与期待交织。当考古工具轻轻触碰到一块坚硬物体时,谁也没想到,一个震撼考古界与书法界的发现即将诞生。随着周围的泥土被一点点拨开,一块紫铜铸造的正方形碑刻逐渐显露真容。它安静地躺在那里,长宽均为 25 厘...
赞 (3)阅读(167)
佳作趣话

蔡元培:北大传奇校长,25 岁进士的殿试卷书法几人能比?

8
被忽视的书法大师​ ​在北京大学的历史长河中,蔡元培校长的名字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屹立不倒。他对北大的革新,开 “学术” 与 “自由” 之风,让北大从旧时代的学府转变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成为无数北大学子心中的精神灯塔,被尊为北大 “永远的校长”。人们对他在教育理念、思想启蒙等方面的成就耳熟能详,他提出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教育方针,影响深远,使得北大...
赞 (3)阅读(176)
佳作趣话

书法界的“隐形人”:冯承素的悲催传奇

18
被遗忘的书法高手​ ​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名家如璀璨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然而,有一个名字却常常被人忽视,他就是冯承素。或许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即便稍有了解,也只是知道他与《兰亭序》的摹本有关。但就是这样一位在书法技艺上有着卓越成就的人,却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不禁让人想问,为什么说冯承素是书法史上最悲催的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冯承素的世界,...
赞 (3)阅读(252)浏览/下载
历代书法

王羲之的草书密码:外行也能轻松入门的书法秘籍

19
书法五体,草书最难? 在书法的奇妙世界里。篆书,是古老岁月的回响,线条婉转,带着神秘的气息,好似在诉说着商周时代的故事;隶书,规整而大气,笔画间的 “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尽显庄重古朴,仿佛将大汉的雄浑气魄凝于笔端;楷书,横平竖直,方正端庄,有着严谨的法度,是书法初学者的入门首选,它就像一位正襟危坐的君子,一丝不苟;行书,灵动流畅,既有楷书的规矩,又有草...
赞 (2)阅读(217)浏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