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苏汉臣,生于公元1094年,卒于1172年,北宋末至南宋初的杰出画家,汴京(今河南开封)人。他的一生跨越了两个朝代,不仅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担任画院待诏,南渡后又在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复职,直至孝宗隆兴初年(1163)任承信郎。 苏汉臣师承画院待诏刘宗古,工画道释、人物,尤善婴孩,其画作细腻生动,色彩鲜润,被后世誉为儿童...
14惠崇(965-1017),福建建阳人,北宋时期著名的僧人、画家与诗人。他不仅是宋初“九僧”之一,在诗坛上以专精五律、多写自然小景著称,其画作更是独树一帜,被誉为“惠崇小景”。 惠崇工画鹅雁鹭鸶,尤擅描绘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境,这种独特的审美风格在当时画坛中别具一格,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后世对其评价极高。 《溪山春晓图》作为一幅宋代绢本设色画,其材质与技法均体现...
12一惊世初现:石中秘密的揭开1967年,在江西武宁一个特别安静的村子里,村民涂兆庆正忙着收拾石家祠堂后面那些乱糟糟的石堆。在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干活过程中,一块特别显眼的石头把他的目光吸引过去了。这块石头是长方体形状的,它的表面有斑斑驳驳的纹路,要是仔细看的话,就像一根白白的竹笋一样,而且还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更让人大吃一惊的是,石块的侧面清清楚楚地刻着两行字...
19一、蔡襄与自书诗卷的诞生 蔡襄出生于仙游县枫亭赤湖村的一个农家,自幼在外祖父的教导下学习,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天圣八年,蔡襄登进士甲科第十名,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他先后在多个重要职位上任职,政声卓著。 北宋皇祐二年,蔡襄从福建转运使的位置被召回汴京修起居注。这一时期,他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沿途的见闻让他感慨万千,皆成诗章。蔡襄的《自书诗卷》正是在这样的...
12李成(919年-约967年),字咸熙,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后因五代战乱,其家族避乱迁至山东青州,故又称“李营丘”。他出身于唐宗室,祖父李鼎曾任唐朝国子祭酒和苏州刺史,家学渊源深厚。 李成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尤擅山水,与范宽、关仝并称为“北宋三大家”,其山水画作被后世誉为“古今第一”,影响深远。 《寒鸦图卷》是李成的代表作之一,纵27.1cm,横1...
17一、传奇人生 意外登基 宋徽宗赵佶生于 1082 年,为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宁国公、遂宁郡王、端王。哲宗去世后,在向太后支持下登上皇位。当时,朝廷对于皇位继承人选存在争议,但向太后力主赵佶继位。赵佶原本只是一位喜好书画、艺术的王爷,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皇帝。然而,命运的转折就这样降临在他身上。 北宋 赵佶 瑞鹤图(全卷)绢本51X138cm ...
19一、发愿文的诞生与背景 黄庭坚生活在北宋时期,自幼接触佛教,其祖母刘氏信佛,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他的家乡江西修水是禅宗杨歧、黄龙两派的盛行之地。在这样的环境下,黄庭坚博览儒释道典籍,好学深思,深受禅宗影响。 元丰七年(1084 年),39 岁的黄庭坚从老家修水出发,赴德州德平镇监任。三月,他途经扬州到达泗州(今江苏泗阳),路过泗洲僧伽塔时,有感于斯,...
13黄居寀(933-993以后),字伯鸾,四川成都人,出身于五代十国时期的绘画世家,乃名画家黄筌之子。自幼耳濡目染,深研家学,黄居寀在花鸟画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初为西蜀孟昶朝翰林待诏,为宫廷作画,后随蜀主降宋,继续在京供职宫廷,负责收罗和鉴定名画,深受太宗皇帝宠遇,委以搜访名画、诠定品目之重责。黄筌父子之画艺,在北宋初期成为图画院评定优劣之标准,其影响力可见...
14北宋徽宗赵佶以其独特的“瘦金体”书法闻名于世,更在绘画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摹捣练图》便是其摹古之作中的杰出代表,不仅展现了赵佶高超的艺术造诣,也让我们得以窥见唐代宫廷生活的细腻风貌。 赵佶,即宋徽宗,生于公元1082年,卒于1135年,是北宋的第八位皇帝,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一生酷爱书画,亲自主持设立了宣和画院,推动了宋代绘画艺术的繁荣...
12一、蔡襄与《茶录》的诞生 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及丁谓《北苑茶录》的不足,撰写了《茶录》,这是一部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诞生于宋皇佑时期。 陆羽的《茶经》被誉为 “茶叶百科全书”,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然而,蔡襄认为《茶经》“不第建安之品”,即没有明确指出建茶产地的重要性。丁谓的《北苑茶录》虽独论采造之本,但对于烹试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