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知识 第23页

没有笔力的中国画,死路一条!

▲石涛山水 一、“一画”难寻! 近来,著名画家方增先先生谈起他参与今年的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作品的评选后感慨陈词,认为中国画创作的方向以及对传统的认知似乎出了问题,意笔越来越少,入选的500多件作品,写意作品只看到四五张,整个展览,一笔笔画出来的基本上没有。 此外,许多工笔画不是工笔意义上的工笔,不是笔法、墨法的结合, 是描、是磨,是靠时间磨蹭出来的,现在的工...

从 “八绝” 到 “佛画之祖”:曹不兴为何画作失传却声名远扬?

正史第一画师 佛画之祖曹不兴 导语:曹不兴,黄武年间是极负盛名的画家,他一生的绘画成就,最终是以我国最早知名的佛教画家来定位的,并以此巩固了“佛画之祖”的画史地位。这也是所谓“天下盛传曹也”的原因。 曹不兴,吴兴人也。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吴赤乌中,不兴之青溪,见赤龙出水上,写献孙皓,皓送秘府。至宋朝陆探微见画,叹其妙,因取...

未央春事:《汉宫春晓图》中的21处静谧与灵动|古画里的故事

文博时空/文 雪梨/文 春天的未央宫,在明代画家仇英的想象里,格外生动。宫廷的生活虽有诸多严苛的礼仪规范,但也包含多姿多彩且充满仪式感的社交活动。在后宫区,晨起的妃嫔们梳洗上妆,趁着春日的时光,奔赴一场姐妹聚会。 《汉宫春晓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重彩仕女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这幅煌煌长卷如一部...

曹仲达 “曹衣出水” 缘何成佛教绘画典范?

导语: 曹仲达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为北齐第一人。其笔下的人物其体稠迭、其衣紧窄,与吴道子的用笔圆转、衣物飘举的画风并称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曹衣出水”相对于“吴带当风”要出现的更早一些 是由北齐画家曹仲达在吸收外来佛画风格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其面貌为“曹之笔,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 曾创造“曹家样”,成为后世佛画的典范 曹创佛寺画,佛有曹家样 北齐画家...

临帖,这七道工序让你越临越精!

临帖作为专业学习的主要手段,验证原理、体会经典、引领习作,为将来的创作积累素材。书法临摹如同画家写生,通过长期反复、多角度地与范本对话,熟悉并逐渐掌握书法创作相关元素,建立完整的创作形式体系,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书法创作的学派思想。 不同的临摹观念产生相应的书风,因此,有必要就临摹方式及其专业教学理念略加反思与梳理。 1、摹与临 晋唐时代,从实用而言,以响榻制作...

中国绘画临摹之研究

白社国画研究会 (左起张振铎、潘天寿、诸闻韵、张书旂、吴茀之) 智者创物,能者述焉,人为富于创造性之动物,亦为富于模仿性之动物,常以生活所需,或因心之所爱,见必思有以仿效之。初民作画,依自然之发展,取形会意,只能作简单之线条,以资实用,后来风气渐开,技术乃进;秦汉以还,版图扩大,受域外之影响,应时势之要求,佛教画盛行中土,秦代工匠之画,无足记述;汉明帝时,得...

黄慎的人物画,表露出异常强烈的美学性格

纵观黄慎的人物画,特别是写意人物画,我们就会感觉到,他笔下的形象多是比较犷悍、奇倔、近乎狂怪的,蕴含着一种不甘屈服而又深沉感伤的人生感慨,表露出异常强烈的美学性格,这是画家独特个性的物化,“这种将题材、对象、笔墨统统作为表现主观心情意绪的工具……是对那个黑暗社会的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对抗和揭露”(李泽厚:《美的历程》)。 黄慎,字恭寿,号瘿瓢山人,福建宁化人,...

倪瓒晚年山水画中的禅宗美学思想

I. 引言 A. 艺术背景和时代背景介绍 倪瓒是元末明初画家、诗人,被誉为”元四家”之一。明代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艺术发展呈现出多种特色。明代初期,传统的文人画开始受到重视,艺术创作逐渐走向”文人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界开始出现了更加多样化的风格,而倪瓒的晚年山水画正是其中一种代表。 在明...

行书快写技巧揭秘:如何在流畅书写中保持美感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整与草书的灵动,因其书写速度较快且富有韵律美感,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对于渴望提升行书书写水平的人来说,掌握快写技巧,在流畅书写的同时保持字体美感,是迈向更高境界的关键。下面,就为大家揭秘行书快写的核心技巧。 一、巧妙运用连笔 1. 笔画间的自然连接 连笔是行书快写的显著特征,它能极大提高书写速度。在行书里,相邻笔画常通过牵丝引带相连。例如写...

楷书进阶攻略:结构布局与笔法细节的深度剖析

对于已有一定楷书基础的学习者而言,想要在书法之路上更上一层楼,深入钻研楷书的结构布局与笔法细节是关键。这不仅能让字体更加美观和谐,还能使书写更具韵味与表现力,帮助突破当前的进阶瓶颈。 一、楷书结构布局原则 1. 重心平稳 楷书的重心平稳犹如建筑的根基,是结构布局的首要原则。一个字无论笔画多少、形态如何,都需确保重心稳定,给人以端庄、安稳之感。以 “中” 字为...

“永”字不是最难写的,这10个字才是

这十个字,笔划虽少,看似简单,结构却最难把握,其中的哲理,也耐人寻味。 一、人 写"人"需两笔 ,做人要一生,一笔前半生,一笔后半生;一笔写前进,一笔写后退;一笔写付出,一笔写收获;一笔写自己,一笔写爱人。 人字的结构看似简单,要写好却颇费周折。 二、心 心”字三个点,一点给亲情,一点给爱情,一点给友情,没有一个点不在往外挣脱。 你越想抓牢的,往往是离开你最...

扬州八怪,以何为怪?

金农作品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八人。 一、郑燮(xie四声)——怪在传奇 郑板桥行书《难得糊涂》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郑板桥...

点景:山水画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

中国山水画强调将人的主体精神与宇宙自然相融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描写,表现其审美内涵,并将画家的真情实感融入当中,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中国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正是这种“天人合一”理念的集中体现。 何谓点景 人们常说,山水画中所呈现的景致是“可游”、“可居”的。在中国山水画中,除了一些体量比较大的主体景物,例如山石、树木以外,画家们往往还会添加一些小...

书法有四“趣”,你可知“趣”?

书法是通过点线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线条艺术,也是技法、结构等与人格思想、精神意趣紧密结合的艺术,能把人的素养、性情、功力等通过作品表达出来,折射出作者特有的意趣。意趣包含意味、情趣、思想、旨趣等多方面的意蕴。这样,徜徉于由点线构成的书法艺术境界里,就能感悟作者的情感,品味作品的功力,也引起我们对美的无限遐想。书法艺术主要有以下几趣: 一、天趣 这是指一种自然天成...

从方人也扇面国画看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当代艺术的多元格局中,方人也的扇面国画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精彩融合,为观者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思考。 方人也的扇面国画在题材选择上,既传承了传统国画中常见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经典主题,又融入了现代生活中的元素和视角。传统的山水在他的笔下,不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单纯描绘,而是蕴含了对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花鸟作品中,也能看到对现代生态环...

画梅点苔有两个作用

图文素材来源:《中国现代名家画谱 王雪涛 花鸟》,王雪涛绘;谢云,刘玉山主编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年出版。 梅花树干着色、整理与点苔 主干下部可用赭染,为了表现春意,上部可用些草绿,枝条一般用草绿重一遍,花萼也可适当着些草绿,如果干的墨色过重,可在原来着色的地方上有意无意的罩些石绿(石绿系矿物质颜料,有遮盖性)。如果主干的墨色较平淡,也可等着色干...

解析方人也国画《108 将》中的人物神韵

方人也的国画《108 将》堪称一部震撼人心的艺术巨作,其最为引人入胜之处,莫过于对人物神韵的精妙刻画。 在这组作品中,每一位将领都仿佛拥有独特的灵魂。方人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法,赋予了他们鲜活的生命力。以行者武松为例,其身姿挺拔,目光如炬,透露出一种坚毅和果敢。方人也巧妙地运用线条的刚柔并济,勾勒出武松肌肉的紧绷和力量的蓄积,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他即将爆发...

董文运用笔墨刻画人物的独特性

画人物群像,很容易千篇一律。而好的人物画家,注重画面中每个人物的辨识度,形象特色。董文运先生这幅作品,刻画了5个人物。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区别,但仔细观瞧,每个人的神态,都有自己的特质。 先看右侧的两个人,一老一少。走在前面的年轻人,步履矫健,轻快,头和肩膀微斜,给人一种随性的感觉,充满少年气。而后面的老者,挺胸而行,身子挺拔,正直,虽略显老态,但又有一种威...

行书用笔特点、常见错误与练习方法

行书用笔特点、常见错误与练习方法 引言 行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书法爱好者。它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既保留了楷书的端庄,又融入了草书的灵动,展现出一种既流畅又不失法度的美感。本文旨在探讨行书的用笔特点、常见的错误以及有效的练习方法,帮助书法学习者在行书之路上稳步前行。 行书用笔特点 流畅连贯:行书的核心魅力在于其流畅连贯的笔画。...

书法结构练习,换个方法试试?

字写的好看与否,笔画和结构都缺一不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有”结构为上”的观点,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楷书的结构特点,希望能对您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独体字 独体字难写,想写好独体字,要根据字本身的疏、密、大、小、长、短、偏、斜,来巧妙安排结构。笔画疏的要饱满,密的则要匀称;大的要精练,小的要丰满;长、短、偏、斜要随势为宜 。 上下...

书法线条爆发力的形成及训练方法

书法的成败取决于质量,而质量来源于基础,这也是所有艺术必需遵循的规律。有人说基础学的再多也不嫌多,这话一点儿不错,只有基础雄厚了,向上发展的空间就更大。但是,怎样奠定基础,不是单纯用时间来衡量的,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勤奋+方法=成功。下面对书法线条爆发力的形成及训练的方法谈一点个人体会。 书法是由线条组成的,线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书法的质量,而线条又是由...

书法创新要注意些什么

书法创新是当代书法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创新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真正的书法创新必须建立在深度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这是所有有识之士的共识。   正如郭德纲所言,能够打破传统的必然是行业内的顶尖高手,而非外人。书法创新同样如此,只有深入堂奥者,才有资格谈变革,才能实现有价值的突破。   深度继承传统是书法创新的前提条件。王羲之之所以能开创行书新...

当代书法发展与创新探讨

当代书法正站在传统与创新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法艺术如何保持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时又能够与时俱进,成为每一位书法工作者和爱好者必须思考的命题。   当代书法应当秉持”百花齐放”的理念,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真实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书法作为中华文明的独...

书法的真谛是什么?

有一点让我非常吃惊,网络上大多数书法爱好者关心的竟不是如何学习提高书法水平,相比之下,他们更关心:书法是什么? 尤其在书法教育普及不足,书坛怪相丛生的当代。满街充斥着“丑书”“江湖体”“老干体”“杂耍式”“表演派”等诸多书法流派时,好像弄清“书法的真谛是什么”就变得尤为重要。 01. 书法的真谛究竟是什么? 为何这个问题比怎样提高书法水平更令人关注? 我还着...

学好颜体书法的四个步骤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名臣,是楷书四大家之一,素有”颜体“之称。颜真卿早年中了进士后,官位一路上升,最高升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他为后世遗留下了很多书法碑帖,如《多宝塔碑》,《颜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等,都是书法爱好者学习的法帖。 书法特点: 大气磅礴,酣畅淋漓。颜体书法具有正大气象,与其说来自于每...

书法学习路上最大的坑是什么

很多人学习书法无法坚持下来,还有很多人学习书法没有长进,这些问题其实都源自当今书法教育的一个巨大的错误,这个错误严重误导了书法学习和创作,但是却被普遍认同,甚至很多知名书法家都秉持着这种错误观点,难怪崔寒柏会说很多书法专业的博士生都不会书法。   书法学习的第一步就是临摹,或者对临或者描红,无论哪种方法,基本都是用字帖当中的笔画形态去领悟笔法,也就...

“江湖体”?南宋最能打的楷书!

在南宋,唯一在楷书上成就最高的人只有张即之,张即之也被誉为“宋书殿军”。那么今天小编再来分享一幅张即之大字榜书的代表作,72岁所书《双松图歌卷》。由于小编单行分割,所以图片非常之多,小编选取其中部分发出来,如果有需要完整版的书友,可以留言或私信小编免费获取。 一幅原大复制品,喜欢这幅作品的书友可以看看。 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已是南宋书坛的领军人物的张...

工笔画的撞、揉、喷、洗技法教程

一、撞包括撞水、撞色、撞粉等。 1.撞水。 也称积水。以墨或色画出物体的形态,趁湿滴入入,使水色相互冲撞,形成斑驳的水痕。当代画家的许多作品均为先积水后分染,特点是画面灵动,饶有趣味。 步骤一:勾线。用细而匀的线条以重墨勾描荷叶的轮廓。 步骤二:先用花青调墨按荷叶结构分染,后用清水撞入色彩之中。 步骤三:用相同方法画完整片叶子。 步骤四:俗话说,大胆落墨,细...

四体临摹的共通法则有哪些?

临摹不同书体(如篆、隶、楷、行、草)虽有技法差异,但核心法则相通。掌握以下共通原则,可快速提升临摹效率与理解深度: ‌一、读帖为先:眼到心到,动笔在后‌ ‌解构字法‌ ‌拆解部件‌:如楷书“藏”字可拆为“艹、臣、戈、臣”,观察各部件比例与穿插关系(颜体厚重,欧体险峻)。 ‌轴线分析‌:用铅笔标出单字中轴线(如《兰亭序》“之”字多欹侧,但通篇轴线平衡)。 ‌捕...

如何巧妙运用留白技巧?

留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智慧之一,它不仅是空间的经营,更是意境的延伸与情感的传递。巧妙运用留白需突破“空白即无物”的思维定式,在虚实相生中构建艺术张力。以下从原理到实践的深度解析: ‌一、留白的本质认知‌ 1. ‌哲学根基‌ ‌道家思想‌: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揭示虚空的价值,留白是“无中生有”的载体。 ‌禅宗美学‌:如南宋梁楷《泼墨仙人图》,面部留白反...

中国画修身养性的主要体现

中国画的修身养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一起来解锁吧! 身心修炼 线条与笔墨带给我们的身心修炼 专注静心,类似冥想 观画时的凝神静气,可排除杂念,全身心投入。 笔墨、线条、布局每一点都可以引领我们意识高度集中,这种专注使人心境平和,达到冥想状态,可助于缓解压力、焦虑,达到内心的宁静,快速进入睡眠状态。 耐心定力 磨炼耐心与定力 中国画笔法的精妙和墨色的层次...

探索插画艺术的五大缤纷类型

在浩瀚的艺术海洋中,插画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创意,成为连接心灵与视觉的桥梁。走进画学,我们仿佛踏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走进画学这里汇聚了各式各样的插画类型,每一种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与故事,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卷。 1. 手绘插画: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手绘插画,作为插画艺术中最古老也最经典的形式,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温度,触动着每一个观者的心弦。无论...

山水画的“六窍、三墨”

在山水画创作中,对山川景色进行艺术处理,用移花接木之手法,以构建艺术殿堂,是画家微妙而艰巨的工作,也是灵魂工程师施展才华的关键性步骤。 关于这一法,石涛在《画语录》中专辟《蹊径章第十一》。 所谓“蹊径”,就是画家开拓山水画意境的窍门,也叫门径、门道。他认为,画家开拓山水画意境,有六个窍门。他说,写山有蹊径六则:对景不对山,对山不对景,倒景、借景、截断、险峻。...

中国山水画品读方法与技巧

读中国山水画需要结合历史背景、艺术技法、哲学思想以及个人感悟,以下是一套系统的品读方法: 一、理解山水画的历史脉络 1. 起源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山水作为人物画背景出现(如顾恺之《洛神赋图》),开始追求自然意趣。 唐宋时期:山水画独立成科,形成写实与意境并重的风格(如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 元代:文人画兴起,强调笔墨意趣与个人心性(如黄公望《...

中国画造型中的光、色、线、体、面!

—、中国画的造型问题 (—) 重视基础教育是艺术发展的必要条伴。但要的是什么样的基础呢?看法是不同的。造型的各种要素归纳起来,包括光、色、线、体、面五方面。西洋素描的概念也不外如此。最早素插作为单色画,作为绘画的先行形式,为正式的绘画作手稿之用,亦作为初学者练习的基本手段,学院出现以后,素描便成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练习。发展到契斯恰可夫,素描敎学有了完整的体系,...

山水画的墨法和笔法

山水画的墨法与笔法详解(附经典作品技法拆解) ‌一、墨法体系:水墨交融的五重境界‌ ‌积墨法(层叠之韵)‌ ‌操作‌:干后叠加墨色,黄宾虹代表作《青城山》用此法达20层积染。 ‌效果‌:山体浑厚华滋,墨色通透不滞(忌反复涂抹致“死墨”)。 ‌经典应用‌:李可染用积墨画逆光山石,暗部积墨,亮部留白。 ‌破墨法(水墨相破)‌ ‌类型‌: ‌浓破淡‌:先淡墨铺底,...

如何掌握积墨法的技巧?

如何掌握积墨法的技巧?(附实操步骤与名家案例解析) 一、积墨法的核心原理 ‌本质 ‌:通过墨色层层叠加,实现“浑厚华滋”的层次感,需遵循“干后叠加、由淡入浓”原则。 ‌科学依据‌: 宣纸纤维吸墨特性:每层墨渗透纤维后形成独立层,叠加可达5-7层不脏腻; 墨胶比控制:重胶墨(如李廷圭墨)更易分层,轻胶墨易渗化融合。 二、工具材料选择(决定成败的关键) ‌墨的选...

研墨挥毫的正确研磨方法

‌一、工具准备‌ ‌砚台选择‌ ‌材质‌:端砚(发墨细腻)、歙砚(下墨快)最佳,避免塑料砚。 ‌形制‌:墨堂平整(直径≥8cm),墨池深度≥1cm储墨。 ‌开砚‌:新砚用杉木炭轻磨去蜡,温水浸泡2小时去石粉。 ‌墨锭挑选‌ ‌松烟墨‌:色偏冷灰,适合小楷(如曹素功“千秋光”); ‌油烟墨‌:色乌黑泛紫光,适用大字(如胡开文“苍珮室”); ‌年份‌:老墨需先刮...

研墨时墨汁太浓或太淡怎么办?

‌一、墨汁过浓的解决方案‌ ‌1. 增量调墨法‌ ‌操作‌:在砚台中滴入2-3滴清水(建议用山泉水或纯净水),以”8″字轨迹匀速研磨30圈 ‌原理‌:墨块主要成分为碳黑+动物胶,加水可稀释胶质浓度 ‌工具‌:用狼毫笔尖试墨,理想状态是笔尖蘸墨后形成”悬珠”(墨滴欲坠未坠) ‌2. 分层取墨法‌ ‌操作‌: 上层...

如何在葫芦绘画中避免留白过于单调?

在葫芦绘画中避免留白单调,需将传统国画留白理念与葫芦立体形态巧妙结合,通过‌层次经营、虚实互动、肌理对比‌等手法激活空白空间。以下从技法到实践的系统解决方案: ‌一、留白层次化设计:打破平面单一性‌ 1. ‌三级留白体系‌ ‌主体留白‌:葫芦腹部或转折处大面积空白(如葫芦肚不施色,仅用淡墨勾勒轮廓)。 ‌呼应留白‌:藤蔓间隙、叶片边缘的小面积空白(如叶片间露...

如何运用书法形留白?

书法形留白是东方艺术独有的智慧,它将文字书写的气韵与绘画构图融为一体,在“笔墨未到处”构建诗意空间。以下从原理到实践的深度解析,助你掌握这一高阶留白技法: ‌一、书法形留白的核心密码‌ 1. ‌虚实相生的笔墨哲学‌ ‌字内呼吸‌:颜真卿《祭侄文稿》中“國”字右上角刻意断笔,形成「气眼」避免闷塞(如图1)。 ‌行间节奏‌:王羲之《兰亭序》字组密如星斗,行距疏似...

古人为啥把字形写成三角形

在书法艺术中,每个字都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点画的组合,是一个整体,是独立的,同时,它又是章法的一个小小的局部,是不能独立自足,不管不顾,自由生长的。 古代的书法遗存,篆书,隶书,楷书,它们最重要的功用,是文字的实用和社会传播。因此,字法和章法,仅仅是有行有列,整齐划一。 摩崖,墓志,功德碑,虽然风格变化很大,但章法的丰富性就远远不及行草书。 这是静态字体在艺术...

六窍、三墨对后世山水画的影响

山水画“六窍三墨”考辨与后世影响 ‌一、概念溯源:“六窍三墨”的真实性辨析‌ ‌术语勘误‌ 现存中国画论中无“六窍三墨”原始记载,推测可能是“‌六法三远‌”或“‌六彩三墨‌”的误传: ‌谢赫六法‌(南朝):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郭熙三远‌(北宋):高远、深远、平远; ‌墨分五色‌(唐):焦、浓、重、淡、清,另有“‌三...

现代艺术家如何运用“六窍三墨”技法?

现代艺术家对“六窍三墨”技法的解构与创新 (注:“六窍三墨”实为笔者对传统墨法体系与现代媒介融合的概括性表述,以下结合具体案例解析) ‌一、概念溯源与当代转译‌ ‌传统内核‌ ‌“六窍”‌:引申自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现代语境下解读为 ‌空间、肌理、光影、节奏、情绪、观念‌ 六重创作维度; ‌“三墨”‌:传统积墨、破墨、泼墨技法,被拓展为 ‌物理...

国画佳作的构图规律和组合关系

国画佳作的构图规律与组合关系解析 ‌一、基础构图规律‌ ‌虚实相生‌ ‌虚实对比‌:实为笔墨所至(山石、人物),虚为留白或淡墨(云水、雾气)。 范宽《溪山行旅图》:实写巍峨主峰,虚化山腰云雾,强化空间纵深感。 ‌以虚托实‌:齐白石画虾,仅绘虾身,不画水纹,却显水中游动之态。 ‌疏密聚散‌ ‌密不透风‌:竹林、山石皴法密集处可达300笔/平方尺; ‌疏可走马‌...

国画的画法口诀,太神奇了!

画前需定形, 先从树起跟! 勾出树枝干, 稍点树梢墨! 颜色要细调, 红绿要纯清! 染在树梢顶, 树头浓墨分! 松要摆大气, 枝干壮山魂! 近松叶要明, 远松稍点清! 叶用深绿染, 干要株黄清! 杂树枝要细, 点叶要分明! 不可太浓厚, 不要太稀匀! 山涧多树长, 层次要分明! 大小照远近, 浓淡要看形! 山石虽大气. 莫忘暗与明! 有光一方照, 此方须淡澄...

震撼到你了么?全国四大书画造假基地!

中国书画造假水平高、规模大,但最有名的造假基地分别在: 山东、河南、陕西、广西。 每个地方的书画造假都有不同的特点,就拿山东来说吧!作为孔孟之乡的文化源头,山东人对于知识和文化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同级别的其他省市,在山东的任意一个地级市,光书画院就有数十家之多。就书画市场而言,如果不算拍卖成交额,每年在山东的书画交易额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正因为有...

这山水小景的构图,实在是高

清 石涛 山水小景四帧 石涛(1641-约1707),俗姓朱,名若极,明王孙,清代画家。 与四王纯粹师古为法的正统画派相异,石涛其画在于“搜尽奇峰打草稿”,师古但为我法所用。构图新奇,笔墨淋漓,面目独具。 清梵空朦里,人行乱石中。 此小景杰品虽无年款,但根据其一落款“小乘客”可推测是其中早时期作品。 石涛早年在松江时,拜一代名僧旅庵本月为师,后避难旅居于宣城...

花鸟画构图法:计黑当白与空间处理

素材来源:《花鸟画构图法》,李泽民著,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年出版。 中国画中的“黑”,即指有色有墨处;“白”即指白纸地子,没有画的空白处。“计白当黑”,就是指对画中的空白和有画处的“黑”的布置安排一样重视。人物画、山水画因其取景的辽阔和环境气氛渲染的需要,对空间处理要求更加深远和丰富,而花鸟画取景的视域相对集中,一般更侧重于平面构成关系,特别...

书法在现代社会的八大价值与功能

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不仅深藏着悠久的历史底蕴与非凡的艺术价值,更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其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索书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几个重要价值。 文化传承的纽带:书法,作为汉字书写的艺术,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成为了一代代人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有力载体。 精神的锤炼:书法不仅是一种精湛的技艺,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