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大量观赏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无论是他的大量书信手札还是《兰亭序》等,普遍写得“歪歪斜斜”。1500年前的袁昂在他的书法理论著作《古今书评》中说:“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为何古人都爱把字写歪,今人却不敢?主要原因是明清馆阁体,加上印刷体对今人审美的严重影响。今天的人们,把馆阁体视作书法模范,以端庄、整洁、统一、光洁为美。 图...
笔中行云如梦起,挥毫舞榭画廊影,轻如风过,追如龙爪,腾如鹤落,游如船泊,飘摇如流水,奔走如凰飞。中国书法因为一种独特的美学而闻名于世,每个时代都有其独领风骚的气韵和风格,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名家,所谓秦有李斯,汉有崔琰、蔡邕,三国有钟繇,两晋有二王,南北朝遍地开花,唐有颜、柳、欧阳兼张、怀,宋有苏米黄李和赵帝,元有赵孟,明有文壁徐渭和唐寅,清代郑板桥,民国...
隋代释子智果《心成颂》 1、回展右肩:头顶长者向右展,宁、宣、壹、尚字是。 2、长舒左足:有脚者向左舒,实、其、典字是,或谓个、彳、木、才之类。 3、峻拔一角:字方者抬右角,国、周、用字是。 4、潜虚半腹:划稍粗,于左右亦须著远近、均匀,递相覆盖,放令右虚,用、见、冈、月字是。 5、间开间阖:“無”字四点为上合下开,四竖为上开下合。 6、隔仰隔覆:“竝”字两...
虽然不同书法家的行书面目各异,如王羲之行书有王羲之的风格,米芾行书有米芾的风格,赵孟頫行书有赵孟頫的风格,不一而足,但基本笔法的运用和变化却大同小异。归纳起来,大致有“六变”: 一、变方为圆 在笔画的转折处,楷书用的是方折,着眼书写便捷流畅,行书多用弹性十足的圆转。 二、变长为短 将横、竖、撇、捺等长的笔画,用最短的笔画——点代替。 三、变直为曲 把竖画倾斜...
关于连带,古人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精妙之处,每个古人都有属于自己独到的绝招和技术。而一个优秀的书法家是不囿于一家之法的,更要善于从不同人身上借鉴优秀之处。 比如上下字之间的连带,如果不善于处理的话,很容易形成全篇一律的45度斜线。我曾经对古人的经典法帖做过细致的分析和归纳,得出如下方法,仅供朋友们参考: 其一:把字与字之间的连线加粗,使上下两个字因...
画猛虎既要形似,又要神似。能表现其威武剽悍的形象方为神形兼备的画虎佳作。虎的外形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巴四部分。 虎头是虎全身中最重要而复杂的部位。画好虎头,对画好一幅虎画能起到关键作用,因为颜面包括五官,是表达感情和性格神态的主要部分。虎虽然不像人类那样具有喜、怒、哀、乐等丰富而细腻的表情,然而,其啸、吼、舐、嗅也是通过颜面五官而传达其感情...
提示: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转发只为学习分享,侵权请通知必删。 中国画技法,冰雪山水画法。下面介绍几种画法步骤 1、《关东三月》画法步骤 步骤一:用棉料单夹宣,按心中已设想好的构图画出近景的山石雪坡,再画出树木及房屋。 步骤二:勾勒皴擦出中景的山体,用积墨法由淡到浓逐步加深,直至满意为止,再以淡墨画出远处的雪山。 步骤三:用大提斗调好墨,笔尖加少...
硬笔书法口诀一:横竖撇捺点 横要稍斜 竖要畅(三) 竖的写法 要流畅 上部出锋 用悬针(中) 长横有弧 短横粗(王) 长竖悬针 短竖柱(弄) 上部隐锋 用垂露(甲华) 横可偏左 不宜右(千) 左竖垂露 右竖悬(并) 左竖下延 底横出(口) 天覆地载 要记住(里) 左竖稍短 右竖长(门、竖) 撇短捺长 角适度 下有撇捺 上横短(来) 撇长捺扬 分清楚 写撇宜急...
书者,心之迹也。书法之妙,非仅在笔墨之工,而更在书者性情之蕴。性情者,心之质也,赋人以独特之气质、情感与思想。书法则为性情之载体,二者相因相生,互映互彰。 夫性善刚者,其书往往劲挺峻峭,如崇山峻岭,壁立千仞。观颜鲁公之楷书,端庄雄伟,气势磅礴。鲁公忠烈刚正,秉性坚贞,其于朝则犯颜直谏,临难则守节不屈。故其书《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笔画刚健雄浑,结构宽博宏...
南宋 梁楷 《李白吟行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馆藏 梁楷(南宋) 梁楷 ,生卒年不详,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南宋画家。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画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南宋 梁楷《泼墨仙人图...
近日,我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对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书法作品提出批评,称其为“丑书”,这让我感到一丝遗憾。这种评论反映出公众对草书艺术的理解尚有待提升。因此,今天我将探讨黄慎的书法艺术。 扬州八怪是众所周知的文人画家群体,他们不仅书法造诣深厚,而且画艺超群,文化素养极高。以黄慎为例,他在诗、书、画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我个人尤其偏爱他的草...
初学书法用笔是关键环节,用笔不过关一切都是徒劳。这样就会把美那么复杂的“用笔”更加雾里看花。 01/ 运笔太慢就是错 如你是对照临帖(或者点画训练)写得慢一些还可以理解。如果是背临或者创作时还用笔行速过慢就是用笔错误。 以自己平时的书写速度为参考,慢个五六拍,是可以理解。如还是太慢说明就是有问题。 因为书法的书写和平时的写字一样,练习的是一种肌肉记忆。 02...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若于乡、会、殿三试均膺首选,号为“三元”,常常为世人所羡称,也多有佳话流传。类似于陈继昌这种稀世状元,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完全算得上是“超级学霸”。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位超级学霸的字怎么样? 嘉庆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陈继昌走向了会试的考场。这个来自广西乡下的年轻人,之前已轻取乡试头名。此番再战,又一炮打响,中式庚辰科会试第一名;二十五日,复以...
一、力 力,指笔力——书画家以“有力”的笔法,写出“有力”的线条。称“力之美”的,有劲、健、遒等,如说遒劲、劲健、刚健、劲拔、劲利、遒举、遒拔、健拔等等。无力便是弱、软、浮、轻,说用笔浮滑、疲软、轻靡、困弱,都与乏力有关,不为人们所肯定。力的充盈,有气势,有筋骨,于是书有“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又有“笔端金刚杵”、“举重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
读帖,拿着古代碑帖读。有人说“看”帖和“读”帖一样,其实完全不然,一字之差,却相隔万里之遥。看,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读,才是体味其中奥妙。读帖不 能像看小说,不动脑,更不能不动手。动脑,就是要琢磨 “帖” ,也就是专业术语里讲的 “形质”,帖上的字的点画、结构和章法,都是看得到的。那么,如何读? 一、对于“字”, 看它的提按、顿挫、 疾徐、藏露、方圆的用笔...
受初期科举制等影响,明代后期逐步形成”一字万同”的”台阁体”盛行。而身处元末明初的倪瓒,基本可以认为是宋元书法舒意复古的结束。今天我们欣赏倪瓒一组小字手稿墨迹,感触小字非凡韵致。 这是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纸本 各纵20.1厘米 横24.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小字写好了,越看越有味道。 倪瓒是元...
一、章法 章法是针对一幅画之总势而言的。一幅作品,无论篇幅如何,所画内容必须分清主次,有虚有实,有疏有密、有阴阳向背。构图不宜顶天立地,太满或散碎,给人繁闷窒息之感,不符合大众审美习惯。按照一般的构图程式,画花卉宜左一右二,或上奇下偶,给人自然、稳重之感,布置得法,则密的地方不嫌满,疏的地方不嫌稀。画之总势得当,那么一花一叶也必得章法。花朵之圆缺是相对的,有...
宋《写生草虫图》绢本设色 纵25.9厘米 横26.9厘米 马远《梅花小册》 宋代花鸟画在写实技巧上达到了中国古典写实主义的顶峰。画家们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对自然物象进行穷尽其理的观察和描绘,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例如,宋徽宗赵佶尤为重视写实,他要求画院画家在创作时做到“专以形似”,力求画面准确无误。同时,宋代花鸟画也不满足于单纯的形似,而更注重“神韵”的传达...
首先我们描绘一幅花鸟国画的构思与意境,画面主题例如:《春意鸣晨》,传统工笔与写意结合的花鸟画,展现春日生机。 画面元素与构图 1. 主体花卉 牡丹(象征富贵):画面右侧斜出一枝盛开的牡丹,花瓣层叠饱满,以淡粉、胭脂红晕染,花心点金黄蕊。叶片墨绿相间,叶脉勾线轻盈。 辅助花枝:左下方点缀几朵半开的玉兰,用淡紫、白色提亮,与牡丹呼应。 2. 禽鸟点睛 禽鸟:立于...
宋 赵伯驹仙山楼阁图 绢+纸本69.9×42.2辽博 仙山楼阁图局部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画家们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留下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绘画作品。其中,设色技艺作为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被古代画家们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在花鸟画中,更是展现出了无尽的魅力与风采。 设色技艺在中国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画家们...
元 倪瓒秋林野兴图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仿董巨山水图 沈周(明) 古代隐士钟爱画山水,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哲学和审美内涵。 山水画中的自然景观象征着隐士们追求的自由与超脱。隐士们通过描绘山水,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山水画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隐士们内心世界的写照。隐士们通过山水画表达自己的隐逸情怀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
黄公望 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故宫博物院藏 元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故宫博物院藏 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 故宫博物院藏 在浩瀚的艺术长河中,有那么一幅幅山水画,它们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如同古老的乐章,悠扬在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心中。这,就是元四山水名家的杰作,它们的魅力,为何能穿越千年,依旧熠熠生辉? 元四山水...
绘画的基础技巧如同建筑的基石,是提升绘画水平的第一步。这包括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明暗的处理以及构图的设计。 线条的运用:线条是绘画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通过掌握直线、曲线、折线等不同线条的画法,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质感和动态。初学者可以通过反复练习线条的粗细、浓淡、快慢和变化,来培养对线条的敏感度。 色彩的搭配:色彩在绘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了解色彩...
一、简约为本 若以楷书的结构点画为标准,则草书的首要特点是简约,笔画省而又省、简而又简。孙过庭曰:“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也即是草书的结体以使转为主,字之体势一笔而成,“草乖使转,不能成字。”其使转忌横平竖直,有棱有角,所以草书点画线条的运动多呈圆弧形,这是行笔速度快而流畅所必然产生的用笔法。 草书连绵常数字为一笔,线条牵连不断,有时两三字连在一起,难...
孟頫(元代)与董其昌 (明代)的书法虽风格各异,但最大的共性在于对**晋唐古法的继承与文人书风的追求**。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 ### 1. **以古为宗,崇尚晋唐传统** 赵孟頫书法 – **赵孟頫**明确提出“复古”主张,推崇魏晋(尤其是二王)的笔法,以恢复晋人书法的清雅韵致为目标。他的书法以《兰亭序》《圣教序》...
摘要: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有些人就认为,四王是御用画家,是墨守成规的主流与正统画派,重复僵化,与清代皇族和封建的保守观念合拍,是“文人画中的院体画”;而四僧则是面向自然、面对人生,代表了画坛创新与进步的力量。 其实,这样简单的两分对立,对于我们欣赏画作并无裨益。因为艺术是多元的,并非非此即彼,也不是支持一派打到另一派的过程。四王与四僧,都是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
笔墨当随时代——谈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其主要用毛笔、墨、水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类,技法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写生又叫写真,画家通过对形的把握以抓取其神采。好的作品必然是形神...
相传画有四难:“画人难画手,画兽难画狗,画花难画叶,画树难画柳。”这是前人从创作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但是究竟难在哪里? “画人难画手” 人的面目不一定比手容易画,但是大家对面目特别注意,连小孩子画的人,面目都不会错。手的姿势变化很多,伸、握、正、侧、反。五指的具体组织,都很复杂,可是生长在自己身上,时刻可以看到,反而熟视无睹,不去细细观察。古画人物,面目多数...
在直线贯气的办法中,作品更多地显示出的波澜不惊的平和气象。为了增加行书的动势,更能有效实现笔墨达情,在行书创作中,更多的作品使用的是曲线贯气法。书家在营造行气时,有愈打破单个字的端正平稳的排列模式,使字在体势上左欹右侧,这样单字的中轴线就不是垂直的,而是倾斜的。一行之中的单个字的中轴线的连线自然成了一条摆动的曲线.通过它将字与字联系起来。这种贯气法能使作品的...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局部) 文人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更是一种深邃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体现。在文人画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笔墨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和构图的巧妙,更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抒发和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 文人画的精髓在于其“文人性”。画家们往往是文人墨客,他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他们通过绘画来...
练书法读帖,绝不仅仅是简单地临摹,拜读。这些表面功夫,对于练好书法,实际上起不到多大的好作用。读帖过程中,要懂得观察细微,研究作者的一笔一划,每一个字的笔法,写字力度等方面,才能真正学到精华。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名帖中,书法名家在练字过程中用到的一些细微,而不被大多数人发现的笔法,希望书友们能从中有所启发。 练习毛笔书法,笔锋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所谓的笔锋,就是...
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事情,就是时势造英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才能造就特殊的历史人物,而王羲之正好生在这样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再加上他的努力和智慧,才成就了这千年的风骚。他处在一个什么时期呢?他正好处在一个书法的大变革时期,在钟繇之后,羲之之前这段时期当中,那些士族书家书写楷书、行书、草书的现象已经蔚然成风,这些新体的笔法、字法正走向成熟。 除了书法的技法高超,...
欧阳询《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帖》,本帖无款印,纸本墨迹 ,9行78字,尺寸 纵25.5cm、横33.6cm,是欧阳询现存的四件墨迹之一。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 物,曾入南宋内府收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仲尼梦奠帖》是中华第一楷书,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
学欧楷多久可以换帖练习,或者说练楷书多久可以换帖学习? 其实有标准,但是标准很模糊。 我们练楷书,无非就是为了养成一个用笔的基础,能熟练的运用藏锋露锋,能行笔稳定不颤抖,会拿毛笔做出转折提按。 毕竟书法的笔法也就这七个字“起行收转折提按”,当你能对这七个动作了解并且做到一定基础的时候,自然就可以换帖了。 看蓝色圈里,这几个结构不错的部分。其实结构练到这个程度...
文徵明在世九十年,一生书画作品无数,相信很多书友都知道他,有名的小楷作品如《琴赋》、《归去来辞》、《离骚经》等,前面小编也分享了一幅文徵明超美行书作品《独乐园记》,那么今天我们来欣赏文徵明又一行草书代表作品《前后赤壁赋》,行笔行云流水,流畅丝滑,整体观之,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文意笔意纵横全篇,美哉! 嘉靖丙辰(1556年)春日,文徵明时年87岁高龄,以其炉火...
《浪淘沙·北戴河》 行草书局部 张孝祥《念奴娇(上)》 张孝祥《念奴娇(下)》 石涛诗句 《金刚经·第十八品》 □ 王彬 赵启斌先生是当代努力前行的一位书法家,他博学多才、谦逊聪慧、坚韧勇毅的学者气质,对传统的理解及大胆创新,使其成为文人心目中的“徐渭”“八大”。 赵启斌依靠丰厚的美术史论专业素养支撑起他的书法艺术创作,令人赞叹。人们常说“第一口奶最重要”,...
从黄公望到“四王”: 富春江山水的“再现”与“经典” ◇ 温玉鹏 元代是中国绘画的分水岭。美国艺术史学者罗樾(Max Loehr)这样评价宋画和元画:“宋代画家,把自己的风格当作一种工具,来解决如何描绘山水这个问题;元代画家,把山水当成一种手段,来解决如何创造风格的问题。”与唐宋相比,元代绘画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一方面,作为统治中心的北方地区,北宋绘画样...
欧体笔法动态图详解,非常实用! 1、横画相关 2、竖画相关 3、撇画笔法 4、捺画相关 5、点画相关 6、提画相关 7、钩画相关 8、连笔相关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清 · 郭均楷书《重修咸阳县城碑记》 日本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 清代著名书法家郭均该作,以柳体楷书为基并融合欧楷,血脉相通、法度森严,兼具秀美挺拔、硬朗端庄的书法特点,风格硬朗清俊,实乃功力扎实的上乘之作。 榕城陈尧书撰文 龙门郭均书丹 富平仇文法刻 翰香堂摹刻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有人竖不直,他的字就会向一边倾斜; 有人横不平,他的字总是耸着肩。 而汉字结构,也会影响用笔方法。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笔法,纠正自己的不良笔法习惯,才能在临习中把握汉字结构的法则。 汉字是由笔画组合而成,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都要占据字内的部分空间,安排得不好就会你争我夺,不但破坏了和谐的关系,而且会造成点画及各部分之间四分五裂,没有连贯,也没有呼应...
文/梨花 画作/傅继英 在中国画的艺术领域中,形与神之间的辩证关系构成了一个历久弥新的核心议题。工笔画致力于追求形象的逼真,以精细入微的笔触精心勾勒出物象的细节;而写意画则推崇神韵的传达,以挥洒自如的笔墨挥洒出深邃的意境。这两种表面上看似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实际上相辅相成,共同揭示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丰富内涵与精神深度。 傅继英工笔花鸟画 工笔画对“形”...
大写意是中国画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它强调笔墨的自由挥洒与画家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追求意境的宏大与神韵的飞扬,作品往往气势磅礴,不拘泥于物象的细节,而重在表现物象的精神特质和画家的情感与思想。 徐渭的《驴背吟诗图》正是大写意画法的杰出代表。 徐渭(1521年—1593年),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以大写意画法在花鸟画坛独领风骚。 作品尺寸与材质:纸本水墨,...
画山水,可以提高人之思想,培养人之情操。山水佳作,辄令人无限向往,油然有一种潇洒出尘之想。故画中山水,不独要可以观,可以游,且可以居,乃臻上乘。 所谓山水,就是西画及摄影的风景。国画中山水的境界最为重要,然而也要笔墨来辅助。有了境界,但是没有笔墨,或是有了笔墨,但是没有境界,也就不成为名画。山水画的结构和位置,必须特别加意。如画寺观,这些地方就不宜像人家的庐...
什么是写意画? 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写意画由来是什么? 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
有笔有墨谓之画,要画好一幅写意花鸟画,笔墨功夫的深浅,关系到艺术水准的优劣,因此中国画历来强调笔墨功夫。 南齐谢赫在他的“六法论”中初步提出了“骨法用笔”的问题,将“骨法用笔”放在“六法”中的第二位。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一文中说:“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
行书和楷书是赵孟頫最擅长书体,尤以楷书造诣最高,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家:“颜、柳、欧、赵”。他的楷书圆润遒劲,好看不腻。今天,我们悉数列举赵氏百看不厌的楷书经典作,并解读赵楷为何能媲美唐楷的三大原因。 《胆巴碑》书法字体秀美,法度谨严,神采焕发。细观其用笔,可谓意在笔先,笔到法随,起笔收锋,转折顿挫,温驯典雅;细究其内,铁画银钩。赵孟頫特别重视用笔,虽无大...
历代的书法艺术,其中大部分是一些工匠和从事劳动的人们留下来的。如汉代书法,有两大系统,一是碑刻文字,一是简牍墨迹,它们都是在纸未发明以前或未大量使用以前的书籍文献。 简牍书法,正是当时参与书写活动人数甚众的普通者所为。也是文字在实际应用活动中,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频繁,最为普遍广泛的书写形式。 由于材料不同,书写的工具不同、内容不同,形制不同及书写者的身份...
一、 选帖自作主 习书选帖最好“自己作主”。选择几家范本,放在一起对照,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家一派来学来练。比如学楷书,就从欧阳询的《九成宫》、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玄秘塔》里面选。相反,如果按别人指定的范本去学,或只学自己指导教师的字,就有可能不对自己的胃口和爱好,越学越没兴趣,甚至反感。选帖求精不贪多,要舍得割爱。 二、 结字最关键 汉字书法好看、...
雍容晋韵 “韵”兴起的时代正是文人在书法史上展露头角并成为主角的时代,“韵”的兴起是书法从工匠技术到文化艺术的转变,从客体(文字)的形式至上到主体(书法家)的精神至上的转变,书法由此开始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和宏扬,而最合适的载体就是行书、行草书。行书、行草与讲究“法”的楷、讲究“意”的草不同,它有着最丰富的细微变化。据说,《伯远帖》所显示的晋韵风范是前无古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