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文人画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同于传统的职业画家和宫廷画家,并不以绘画作为谋生的手段,在他们眼中绘画就如同作文章一样,是一种抒情达意的工具。 他们在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观念和文学比兴寄托的传统原则之上,逐渐开始强调借景抒情、以物抒情,通过借助某些审美意象来含蓄、内敛的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人生体悟或不可言说的心绪。 抒情明志式隐喻 一、...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今草)等五种。 1:篆书艺术 (1)介绍: 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殷周时 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
选帖是学习钢笔字的重要环节,字帖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临摹的效果。字帖的种类很多,按字帖编写水平,有高低之分;按字帖编写内容和形式,有实用和不实用之分;按字帖的书写风格与习书人已经形成的书写习惯,又有适合和不适合之分。因此,初学者应该本着高水平、实用并适合自己特点的原则去挑选字帖临摹。在挑选字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一、要选择规范、实用和自己喜爱的...
1、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因其多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形式,其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已经成为很多书法爱慕者学习临摹的对象。 2、金文。金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也被称为“钟鼎文”或“吉金文字”,因其多刻在青铜器上而得名。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字体与甲骨文有颇多的相似之处,其字体多清秀优美,亦...
楷书的形成在东汉时期,是隶书演变形成的,省去了楷书的复杂,简化了书法,让书法整个页面布局看起来工整,简约大气,不再杂乱无章,楷书是增加了隶书的转折,让整个书法看起来更加的有力量,曹魏时期的字比较高古,这期间也是楷书转变的过程,楷书从那时候开始也被称为楷书的鼻祖,那时候的楷书有很大隶书的影子,并不是现在的楷书,现在的楷书几乎没有隶书的影子,其实在唐代的时候楷书...
书法是一种艺术,我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我们要掌握学习书法的门路,这样我们拥有了学习书法的技巧,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路上就会越走越远,并且会让我们在书法的路上减少走弯路。 图像模式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临写,我们临写就是要学习古人的写作方式,其中有些笔法风格需要我们亲自练习,亲自感受,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手法,我们在临写的时候需要描摹原字体的笔画方向,以及作者的笔...
张大千 荷花 1、水破墨 水破墨就是先落墨纸上,然后以饱含水分的笔破之。运用这种方法,往往会使纸上留有墨痕,同时又显出水晕效果来。用此法画雨中荷花较好,人们通常爱以墨色画荷叶,通常容易出现笔扫痕(飞白),若用水及时进行破之,会出现水气淋漓的效果,而且笔痕也可以若隐若现的保留着。即可保持线的扩大,也可形成面的感觉。用此法画大幅水墨荷花图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水破...
1书 法 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汉字只是其载体,就像人的身体虽有五官和四肢,但是面貌才是识别人与人之间差别的主要所在。书法,就是在有五官和四肢的“身体”上,有自己的模样。 2法 书 法书,顾名思义有法度的书法作品。法度归根结底属于经验的总结,大家普遍认为是美的规律就是“法”。 3 翰 墨 翰墨,也不过就是书法的别称。“翰”原指长而坚硬的羽毛,后来借指毛笔、文...
书法学习,不外临摹和创作两大块。 临摹是创作的基础,没有临摹的创作是“无源之流”“无本之木”。我们常说某作品没有师承,就是作者没有临摹。而创作是临摹的目的,是对临摹积累的知识进行整合、提炼。 贯穿于临摹和创作过程中,有五种能力值得我们注意。 它们是“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再现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这五种能力虽然在临摹和创作中侧重不同,但却是缺一不...
书法的美,就是通过线条,营造出有意味的、有感情的各种空间形式,而不是僵死的、机械的美术字。 说到空间形式,就离不开结字,所谓结字,通俗点说,就是字的间架结构。书法的美,从结字上来说,就是造型艺术的美,也是有感情色彩和时间特性的空间艺术。 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而传。”这句话说的太好了,也就是说,从古到今,用笔都是相同的,但是结字是一直在变化的,结...
书法“意临”,不以“形似”范本为旨归,而是根据个人的审美取向,或部分攫取形式要素,或宏观效其意象神韵,亦或是援引经典而启发自运的媒介。 什么是意临? 意临的书法作品,不是要求酷似范本,而是根据自己的所需选取其中的部分形式要素,与个人的笔性特征相融合。一言以蔽之,仿法帖的笔意以写出自家的书法风貌。 在“师古”与“创新”的问题上,董其昌提出极其精辟的论点。继承古...
如果问:如何从楷书过渡到行书?也许有人会答曰:”不就写快点嘛?””重新临行书帖就可以了!”这些观点都是不科学的,相对片面。 进入正题前,要明白一个概念:楷书和行书无先后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学术体系,拥有相对独立而又有一定共性的书法基础,所以本文所讲的楷书过渡到行书的思路,当然不只是速度的关系,这里面包含了楷书...
什么是逆锋? 逆锋是运笔的一种技法。落笔时笔锋先逆行,然后再转回行笔。又叫“偏锋”、“侧锋”。如写横画,欲右先左,即下笔时先把笔锋逆推向左,然后再行笔向右。这样的笔画,显得方整,便于做到内含筋骨。为了藏锋铺亳,用逆入的方法,“欲下先上,欲右先左”,以反方向行笔的称“逆锋”。用逆锋作字,往往具有苍劲老辣的意趣。清代刘熙载称:“要笔锋无处不到,须是用逆字诀。勒则...
我们在习字的时候,不要以为古代大书法家对于章法字法的布局全是“无意为之”,其实他们心中对书法谋局智慧早已烂熟于心,如果不细心解读,很难参透他们手中无剑的高级玩法。 吴昌硕在《孟津王文安草书卷》诗中吟道: 眼前突兀上险巇,文安健笔蟠蛟螭。 波磔一一见真相,直追篆籀通其微。 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 从吴昌硕的诗中可以看出,王铎草书在明代的地位极高,成就...
《张迁碑》 1、“方劲古拙,如龟如鳖” 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使汉字从原来的单一的笔画发展成为多变的笔画,把篆书圆转笔画变为了方折,所以有篆圆隶方的说法,而隶书是比较古老的字体,它的笔画要写得古朴、苍老,给人一种沧桑残缺美,方劲古拙道出了隶书的概貌。篆书和楷书多取纵势,形状成竖长方形,使笔画纵向延伸;而隶书字形较扁,笔画向横的方向发展,用扁形动物龟、鳖比喻...
中国书法之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中国书法以笔墨为载体,通过点画、结构、章法等元素构成独特的艺术形态。 点画之美:书法的点画,或劲健有力,或柔美婉转,或粗犷豪放,或细腻精致。每一笔都蕴含着书者的情感与意境,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结构之美:书法的结构,讲究平衡对称、疏密有致、错落有致。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
一提到书法,大家都喜欢讨论临帖,临什么,怎么临,临的怎么样都是我们经常谈到的问题。 那么意临这个词相信大家也都听到过,有人认为意临就是临的不像,是临不好帖的人找的借口,那么这次我们就来谈谈意临。要讲清楚意临,那我们有必要先搞清楚,与之相对的实临,或者很多人讲的精临,是什么意思? 实临 | 对照原帖以原帖为准的临帖 精临 | 精准临帖,就是临的准,临的像(二者...
书法是一个大的体系,包括许多构成要素。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选好合适的字帖,适合字体书写的毛笔,选对临摹的方法也非常重要。 临摹也是一门大的学问。从最基本的来说,临和摹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临是指将字帖放在一旁,自己对照着临写。摹是指直接在原帖上覆上一层薄纸,进行摹写。 董其昌《读书赋》 临和摹两者区别很大,单纯对两者概念的区分也是较为笼统的,两者之下...
书法落款,不单是尾部,是包含了作者在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所有书写内容。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落款的字体,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书、章草、楷、行书;正文若是隶...
细观近年来的书法界的最高赛事兰亭奖和国展,可以看出,评委们的审美取向有了一些变化,一改以往唯“二王”是重,而趋向多元化,尤其取法清一代的书法成为了香饽饽,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受益的书法家,他们多次同时斩获兰亭、国展大奖,比如:山东的蒋乐志等等,当然,他们的确写得好,蒋的书法更多取法赵之谦的碑体行书。 碑体行书成了大热门,一方面与评委们审美取向的变化是分不开,另一...
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汉字的演变也是书法书体的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再由小篆简化成隶书,由隶书简化成草、行、楷三种书体。 书法多写繁体,原因在于我们学习书法,临帖、入古,才能得其精髓,古人多写繁体,还有从审美角度看,书法写繁体要比写简体更具有更丰富的内含。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写繁体,那样意思就不同了。 比如下面这100个汉字: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
徐悲鸿 梧桐猫蝶图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20世纪中国画革新的主潮,那就是“借西画改造中国画”,即用西方的造型方法与观念改革中国画。但这也造成了中国传统画家笔墨自觉意识的淡化,有意无意间便把坚持中国画特色与追求现代性对立起来。 靳尚谊 穿蓝裙子的女士 中国画本体样式和精神的逐渐削弱,以及对于中国画内在学术问题研究的少人问津或浅尝辄止,无疑让看似繁华的当下中国画面...
刚刚走上书法道路的年轻人,青春焕发、满怀豪情,梦想着在书法的事业上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前卫的思想,青春的活力激励着他们,真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可是,书法毕竟是一门艺术,包罗万象,光靠激情是不行的。还要靠实干和长期积累,在这里没有寒暑假,没有上课、下课的时间表,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学、放假和毕业。只有不停地学习、学习、再学习。那些虚的、假的将无情地被淘汰,只有...
董其昌的题跋书法往往被认为能够代表其真实的书法水平。他的题跋书法灵活多变,意趣简淡中见天真秀润,墨色鲜丽,层次分明,达到清雅空灵之境。这种高水平的书法表现,使得题跋在视觉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享受。 董其昌在题跋中展现出与古人争胜的心态,他试图通过自己的书法与古代名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心态促使他在题跋中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才情,从而使得题跋作品更加精彩。 董其昌...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笔墨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独树一帜。而题款,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画面的补充和说明,更是作品情感与意境的延伸。因此,有人提出“中国画没有题款,就不能说是中国画”的观点,这一论断虽略显绝对,但确实揭示了题款在中国画中的不可或缺性。 题款,又称落款、款识,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早在汉代,壁画、帛画上就已有文字题记。到...
字画收藏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欣赏与投资手段,在近年来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然而,如何巧妙地将字画收藏与日常生活相融合,既提升生活品质,又为生活注入浓郁的艺术气息,是一门值得探讨的学问。以下是一些建议,旨在助您实现字画收藏与生活的和谐统一。 傅继英国画作品 一、选择合适的作品 在收藏字画的过程中,关键在于根据个人的审美趣味和居住环境精心挑选合适的作品。各类字画...
泼墨技法,作为山水画创作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以其自由奔放、变幻莫测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画家的青睐与探索。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泼墨技法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具体运用,从心态与落笔、留白与墨色、视觉效果与审美享受、画作气势的营造以及画面意境的深化等多个维度,揭示泼墨技法在山水画创作中的独特价值与艺术魅力。 一、心态与落笔:泼墨技法的灵魂所在 泼墨技法的运用,首先考验的...
一、露起露收:草书的起笔和收笔一般是露锋,但是要切记虚出浮滑。露起露收能使笔势相连,笔画间要有呼应且要紧密。 二、直中有曲:草书要讲究曲线变化,随意跌宕起伏,腾挪使直中有曲,但切忌一味的缠绕油滑,笔画要有力度。 三 、轻重变化:草书笔画要有一点的变化,但是一味地重会产生板滞少神,一味的轻会产生虚漂浮轻,但是轻重必须有度,否则徒增恶给。 四、方圆并重:方以显示...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
1 大 小 指的是结字的大小,在创作时,一定要注意字的大小变化,这样就避免了呆板。 2 粗 细 我们常说笔要提得起、按得下。提得起就是要求我们敢于在正常书写状态下突然用笔尖书写,虽然是用笔尖书写,但是也要有提按变化,也要用力书写,而绝不是描。所谓按得下,就是敢于让毛笔大面积吃纸,甚至使用侧锋。这里要说明的是,虽然笔画很重,但也要见笔,笔划要有质感。 3 枯 ...
在书法学习中,背字帖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功课。 初学者能否快速地掌握书法的特点,把字写得既漂亮又符合艺术要求,是每个书法学习者所向往和追求的事情。 但在实际操作中,并非如此,初学者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最突出的是:怎么写也写不像,或者是临过的字会写,没有临过的字不会写。 由此,在思想上产生了彷徨和困惑,在精神上产生了苦恼和失望。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
什么样的小楷作品容易入展? 在当下学习楷书的人很多 而想把小楷写出一个很有特点的作品来 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在书法大赛中想要入展 难度是非常大的 小楷创作需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尤其在国展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通过分析往届书法展览中的入展作品来看,小楷创作需要注意有以下几点: 一、笔墨纸张材料准备 写小楷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尤其是...
桃花坞 齐白石 1921年 中国画是什么构成的?笔墨。古人对笔法的讲究比较多,点和线的质量都取于线,短了就是点,长了就是线,不限于一人的执念。中国画在表现过程中,不是特别追求具象如何,是通过笔墨把心性充分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画的要点。 齐白石 嘉耦图 笔墨是中国画的一切依托和生命,平时学习要注重骨法用笔。古人之骨即脊梁骨,一节一节的脊椎骨。生...
山水画,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抒情达意而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喜爱。老年人怎样才能更好地学好山水画,并领略到其中的魅力呢?这是一个内外因互相作用的问题。 一、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山水画的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这个兴趣,首先必须从内心喜欢,然后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时间久了就有了兴趣。如去山野中游玩,到名山大川中造访,亲身感悟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就会把自己...
东汉以前,砚被称作“研”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文房四宝”以砚为冠,论及名品砚台,总离不开“端、歙、洮、澄”。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为诸砚之首。 砚中极品:端砚 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因其良好的发墨特性,为历代文人墨客称颂不已。不过,如今端砚的实用价值却鲜有人提及,端砚已成为一种艺术品和收藏品,人们将关注的焦...
画家作画的过程就是画家寻道的过程,作画结束所呈现出来的画面和意境,就是画家所表达的哲学深度和高度。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贤者可以通过观画而知道画家之道。画家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迹化”出道,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此情此景,如何”外师造化”是由“中得心源”所决定的。画画只是“道艺合一”的载道之体,如何载?怎么载?载什么样的道?心即方式不同,载道...
在书画艺术中,用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为作品增添独特的艺术气息,还能体现出书画家的个性与修养。然而,用印并非随意而为,它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并注意避免一些禁忌。 一、书画用印的讲究 印章选择:书画家应根据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作品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印章。印章的材质、形状、大小以及印文内容都应与作品相协调,以彰显出作品的独特魅力。 位置布局:印章在书画作品中...
画中寓意的归纳: 祥瑞与吉祥:麻雀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它常常与喜事、万事如意等吉祥语联系在一起。例如,国画中麻雀与柿子的组合寓意“喜事连连”,与梅花的组合则意为“梅雀争春”,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坚韧与顽强:麻雀以其顽强和坚韧的精神而受到人们的赞赏。即使在面临困境时,麻雀也能坚韧不拔地生存下去,这种精神在国画中得到体现,并激励着人们...
今天,小编来分享一幅章草作品,此册末尾款识为赵孟頫,纸本,全幅尺寸30.4×3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据官方介绍,此册旧题为赵孟頫,实应为俞和晚年所书汉史游急就篇,汉晋章草之古朴,于此化为婉媚。章草惟长横及捺笔用波磔,短横多顿收,俞氏则于独点处亦用磔法,短横处以轻提出锋出之,笔姿变化多端。 小编对照了一下末尾款识的书写风格,和前面的俞和作品“俞和这小楷...
纵观古今书论,多有论及衄挫翻切使转及视觉效果者,鲜有论及书法中指法者,余初学书执笔即写,临字摹形,不求甚解,既久深究其意,则知有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之说,赞书曰行云流水遒劲有力之叹。但如何写出跳,卧、行云流水的感觉呢?书写中到底是用力写还是不用力,用多大力,如何用力,是巧力还是拙力,巧力如何巧……,一堆问题盘萦困扰。古人云:“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后...
楷书是不是书法的基本功,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这个问题该如何客观的解答呢?当然回答是肯定的:“是”!但还要记住随后的一句话:“也不是”。 下面先说“是”,楷书是基本功,从某些方面说或者从某个角度说就是基本功,说法正确!某些方面指什么? 第一方面指技术、技法。楷书的技法,也就是笔法,行书、草书都要用到,从《兰亭序》往下十大行书,还有那些排不上名次的行书,...
学习书法,楷书是绕不过去的一种书体,楷书没有相当的基础,行草书基本也不会有很高的成就。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楷书呢?楷书的基本功最重笔画,写好笔画是学好楷书的关键。 写好楷书的笔画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起笔 楷书的起笔最为讲究,起笔之时宜急,即是入笔迅速,藏锋、露锋、半藏锋要根据不同书体的特点而定。欧体一路多为半藏锋,少数帖以露锋为主,颜体一路多为藏锋起笔,藏头护尾...
导读:《石门颂》摩崖是汉隶之上品,用笔圆浑劲挺,体势纵逸多变,有“隶中草书”之誉。杨守敬评曰:“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康有为云:“《杨孟文碑》(即石门颂)劲挺有姿,与《开通褒斜道》疏密不齐,皆具深趣。” 为便于逐步深入学习《石门颂》,本篇将临习分为实临和意临两个阶段讲解。 实临 01 所谓实临,即对着帖实实在在地临习,力求写像...
书法“意临”,不以“形似”范本为旨归,而是根据个人的审美取向,或部分攫取形式要素,或宏观效其意象神韵,亦或是援引经典而启发自运的媒介。 什么是意临? 意临的书法作品,不是要求酷似范本,而是根据自己的所需选取其中的部分形式要素,与个人的笔性特征相融合。一言以蔽之,仿法帖的笔意以写出自家的书法风貌。 在“师古”与“创新”的问题上,董其昌提出极其精辟的论点。继承古...
汉字都有其特定的形态。笔画的长短疏密、偏旁的大小高低,都有一定的安排处置,这就叫做间架结构。虽然书法形态万千,书家风格不同,但总离不开一个法度,总有规律可寻。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总结一下楷书的结构法则: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菊花,耐寒而隐逸,深得文人墨客的青睐。他们结社品菊、赋菊、画菊、写菊,以菊明志。 而处于清末海派巨擘吴昌硕先生,就是其中代表人物。 吴昌硕(1844~1927) 晚清民国时期“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是我国书画界划时代人物。 吴昌硕远师八大山人,近师俞樾,落笔严整,以雄奇浑厚,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菊花题材在他的笔下更是被刻画得尤为出色。 吴昌硕爱菊,...
写意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邃的哲学理念。与细腻精致的工笔画相比,写意山水画更注重“意”的传达,追求一种挥洒自如、灵动飘逸的表现手法。它不只是对自然景观的简单描绘,更是艺术家内心情感与自然精神的交融与升华。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写意山水画的绘画精髓,以期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领略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傅继英国画山水 一、写意山水...
初学毛笔书法,我们需要把握哪些最基本的技法呢?临摹古代书法家传承下来的碑帖是一种技法。所以有人把临摹字帖比喻为学习书法的“武林秘笈”。 那么,除此之外,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毛笔书写的起笔和收笔技法。起笔,又称为入笔、落笔,是书写笔画的开始动作。收笔又称为终笔、结笔,是书写笔画的结束动作。 在书写当中,无论是起笔还是收笔,都有一个笔锋的运转问题,如藏锋、露锋、方...
受社会条件的限制,古代能读书识字,学得起书法的人,都是非富即贵的名门望族;尤其是在唐代以前,书法的书写规范和技巧,都只在师徒或者亲友之间手口相传。 后来伴随着科举考试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条件的进步,有条件钻研书法的人越来越多。楷书和行书的书写大家尚且能够照着法帖练习,可书写简略的草书对于不识草法的人来说,纯粹就是“鬼画符”。 传言“书圣”王羲之,就曾经留下过一件...
小楷,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 他所作楷书,笔意脱胎于汉隶, 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 虽有隶分遗意,然已备尽楷法, 实为正书之祖,对后世影响极大。 后来,钟繇最好的学生王羲之同学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尽善尽美,奠立了中国小楷美度标准。魏晋时期,没有“钟繇杯”等书法大赛,没有书法培训班,当然也没有职业书法家,东晋人士写小楷,没有争夺与名利,没有奖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