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习索靖之草皆尽其妙

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下方下载。

  北朝初期书法领军人物有崔氏、卢氏两脉,崔氏有崔悦、崔潜、崔玄伯等,卢氏有卢志、卢谌、卢偃、卢玄等,而两氏均受教于钟繇、卫瓘,而一起推重索靖。《魏书》记载:“(卢)谌法钟繇,(崔)悦法卫瓘,而俱习索靖之草,皆尽其妙。”“(卢)谌父志法钟繇书,传世累业,世有能名。”他们注重前师授传,与北方民族骁勇、悍蛮习性挨近相关。索靖书法古质朴素、险峻坚劲,自名“银钩虿尾”,唐张怀瓘《书断》说其“幼安善章草,书出于韦诞,峻险过之,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云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这种书风非常契合北方民族朔迷野玩、强悍好斗之禀赋。缘此,书法家们才对秦汉风格情有独钟、弃之不舍。北齐时,皇室就规则将汉魏石经作为国家文字,树立其推广运用的必定方位,《北齐书》就记载:“国子学生亦仰依旧铨补,谨记师说,研习《礼经》,往者文襄皇帝所运蔡邕石经五十二枚,即宜移置学馆,依次修立。”从风格上看,创制于439年的《大代华岳庙碑》和456年的《嵩高灵庙碑》,与171年汉的《西狭颂》、185年的《曹全碑》神韵相似,势气酷肖,笔法皆有藏有露、方圆相间、是曲兼备;身形皆封闭豪宕、骨力挺劲、力大无穷。其他如《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一如汉朝之方正朴素、正派慎重;《云峰山刻石》《四山摩崖刻经》《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与汉朝之雄壮渊博、饱满肉丰并无二致。

  北朝数次与南朝文明交融,最大一次数北魏有知道接受“汉化”,《魏书》记载,444年太武帝下《庚戌诏》,要求“自王公已下至于卿士,这以后世昆裔皆诣太学。”487年文明太后指令:“和风改俗,非雅曲正声不宜庭奏。可集新旧乐章,参探乐律,除去新声不典之曲,裨增钟县铿锵之韵”,表现出自动示好、吸纳南边教化的高调姿势。但书法接受南朝熏染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就是“汉化”存在被“同化”危险,北方民族特别是鲜卑族存在一股敌视“汉化”强盛力气,致使对南边吸纳总是踌躇羞涩,不架空也不迎迓,有热心但有极限。450年,产生代表南朝文明的书法家崔浩被杀作业,使得吸纳南边教化愈加举步不前。客观讲,面临南朝书法“妍媚”审美,北朝书法有崇尚之心,但无沾溉之果,或许说仅仅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算了。这也使得北朝书法一贯在楷隶形体之间羁绊徜徉,直到隋朝一起才彻底完毕“隶变”。书法家无人生无常之思、寄情山水之意,无以借书法来表现自己闲适与典雅,也无以借书法来安慰人生的无法与伤口,这也使得“古拙”在北朝审美中安如泰山、牢不可摧。就是被后人以为注入极大情感的《张猛龙碑》《张玄墓志》《石门铭》《郑文公碑》等,对南边“妍媚”吸纳也是微乎其微,依然野趣多于文气、理性多于意味、单纯多于情调,犷野豪纵迎面而生,秀美流美难觅其踪。

合作伙伴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俱习索靖之草皆尽其妙

评论

6+7=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