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的一个清晨,董其昌带着画具去郊外寻静。他走进一片竹林,听见鸟鸣与风声在林间回荡。他没有立刻落笔,而是倚树而坐,闭上眼,感受自然的呼吸。他相信画山水的人,应先让自己成为山水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画出真正有气息的世界。
他在林中找到一块平地,把纸摊开,墨调好,开始描绘。他画的不是眼前的景,而是这片林带给他的感受。山石用重墨勾出轮廓,再以淡墨铺出远峰。林木稀疏有致,间或有几枝探出纸外。他在溪流旁点出几处水草,又添上一座孤屋,屋后是斜阳。
这幅画,他用了许多破笔的手法,让线条有节有韵。他不怕墨散,也不怕笔断,那些“失控”的地方反而更能生出意趣。浓墨之后添淡墨,干笔之下叠湿笔,画面像一曲山水低吟,缓缓而入心。他曾说:“山不言,画亦不语,但你若听,它就在。”
他完成画作,卷起画纸,拂去袖上落叶。他觉得,画中那片山林,是他对这个春日的回应,是他与自然的一场旧约。他将这份安然带回家中,让它化作日后的片段,再次铺陈在白纸之上。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春日山林无言 画下归心之处

墨韵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