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书香墨韵书香墨韵书香

所有文章第158页

历代书法

董其昌行书题姚绶字画

明代姚绶秋江隐渔图,纸本162.2×5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姚绶自言仿赵孟頫秋江渔隐图,细观之更近吴镇画法,一河两岸图式也是元人之法,可见明初江南文人士子还是恪守前人笔墨之道。 董其昌行书题姚云东秋江隐渔图 成化丙申建子月四日大云姚绶书
赞 (0)阅读(29)
历代书法

“一代宗师”欧阳玄书法欣赏(高清大图)

欧阳玄(1283-1357),字原功,号圭斋。浏阳人。祖籍江西,系欧阳修的族裔。延祐二年(1315)进士。因其学识渊博,文绩卓著,人称“一代宗师”。 元代欧阳玄书法题跋欧阳修《谱图序稿》,辽宁省博物馆藏。 至正六年九月十一日,玄拜手书。
赞 (0)阅读(32)
历代书法

朝鲜小楷精写本《无逸》

朝鲜小楷精写本《尚书·无逸》,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 《尚书·无逸》是周公对周成王的告诫,周公决定要把治理天下的重担交给成王了。就在成王亲政的前夕,周公又对成王进行了一次教导。后来,他们的这次谈话被整理成了文本,这就是保存在《尚书》之中的《无逸》篇。
赞 (0)阅读(32)
历代书法

清代费念慈书法通欧、褚两家兼魏碑遗风

费念慈(1855-1905),字屺怀,江苏武进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会试后任馆阁职,授翰林院编修。念慈工书,其书法通欧、褚两家兼通魏碑遗风,临摹甚勤,着笔坚凝厚重,尤以楷书著名,精赏鉴,善诗,精畴擅人术,金石目录之学,冠绝一时。著有《归牧集》。 费念慈书法《记巴慰祖》,来源:沈周《柴桑招隐图》,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
赞 (0)阅读(30)
历代书法

启功临写苏轼诗文帖四首

启功临写苏轼诗文帖–次韵三舍人省上一首 启功临写苏轼诗文帖–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 启功临写苏轼行书杜甫堂成诗卷《桤木卷帖》    启功临写苏轼书和靖林处士诗后 昔人谓:不见墨迹不为知书,信然。一九八九夏正五月六日,坚净翁。
赞 (0)阅读(33)
历代书法

沙孟海锐评:明清22位书法家

沙孟海(1900—1992),名文若,字孟海,浙江鄞县人,二十世纪书坛泰斗。沙梦海在其书论名作《近三百年的书学》中,英才早发,视野笼罩了碑学和帖学两个领域,没有屈从于当时以及之前片面重视碑学的风气,可谓现代以来碑帖结合的思想先声,颇值得研读。并且,在其中他点评董其昌、刘墉、包世臣等人的话,实在让人心有戚戚焉。董其昌董其昌晚年还值着崇祯的时代,当崇祯元年,他已...
赞 (0)阅读(47)
历代书法

张若霭楷书题乾隆御临兰亭序卷

张若霭(1713-1746),字晴岚,安徽桐城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张若霭题弘历楷书临玉枕兰亭序卷,故宫博物院藏。 张若霭题跋一则,略述乾隆皇帝所临玉枕兰亭本由来与流传始末。
赞 (0)阅读(25)
历代书法

“一代书宗”的馆阁体楷书《大学》精写本

姜立纲,字廷宪,号东谿,浙江瑞安梅头镇东溪村人,明代书法家。姜立纲从小天资聪颖,勤奋过人,因家学渊源,七岁以 “能书” 出名,代宗时选为奇童,召入北京,命为 “翰林院秀才”。明天顺七年 (1463),授中书舍人内阁制敕房办事。成化二十一年 (1485),升为正五品吏部郎中。弘治四年 (1491),以誊录《宣宗实录》升为正四品太仆寺少卿。他的书法,不但当时国内...
赞 (0)阅读(29)
历代书法

米芾法书《十七帖》,真草对照经典

米南宫十七帖为宋米芾《王羲之十七帖》临摹本,真草对照,甚得原作精髓。原帖是传世著名的王羲之刻帖之一,因卷首有“十七”而得名。唐李世民非常欣赏王羲之书法,下旨辑编王氏书法,据传收集有三千纸之多,以一丈二尺为一卷,“十七帖”是其中的一卷。宋黄伯思:“此卷逸少书中龙也。”朱熹:“十七帖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真无谓一一从自己胸襟中流出者。...
赞 (0)阅读(23)
历代书法

文徵明56岁小楷《跋宋拓右军十七帖》

文徵明56岁小楷《跋宋拓右军十七帖》 1525年八月十八日,为蒋诏(伯宣)跋旧刻《十七帖》,考定为宋拓,并朱书释文于旁。 右《十七帖》一卷,乃旧刻也。此帖自唐宋以来不下数种,而肥瘦不同,多失右军矩度。惟此本神骨清劲,绳墨中自有逸趣,允称书家之祖。晋人笔法尽备是矣。惜世更兵燹,传者甚艰鲜。独此为蒋侍御伯宣所藏,云传自上世。且纸墨完好,纤悉具备,诚不世之琛也,为...
赞 (0)阅读(30)
历代书法

明代诗人项禹揆小行楷书法题识

项禹揆(?-1659),字子毗,号怀清道人,嘉兴人。大藏书家项元汴季孙。秀水诸生,善鉴藏,明崇祯间诗人、藏书家。明亡后,被南明鲁监国封为职方司。清顺治十六年(1659)遇害于南京。书室名”清和草堂”。 项禹揆书法题仇英独乐园图卷,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崇祯甲申除夕前二日,项禹揆识于海野堂。
赞 (0)阅读(21)
历代书法

赵孟頫跋语解析 误读指瑕

解析跋语  误读指瑕 (——赵氏跋语解说之二)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  王岩 正确理解跋语原文,是破解“用笔千古不易”迷团的关键。 赵孟頫这则跋语,编为第七跋。除最后一句交代这则跋语是在1310年9月28日于济州南部等待开闸时所写,与主题无关,这里只须解析前面三个复句,包括11个分句。笔者认为,这则跋语基本观点是:书法以用笔为第一位,而结字...
赞 (0)阅读(33)
历代书法

《赵孟頫七札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七札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赵孟頫致埜堂提举友旧执事尺牍 孟頫再拜埜堂提举友旧执事。孟頫不望风采。恍不记时。僧来得所惠书。道旧如梦。其慰何可胜言。且承谆谕。俾书先安人墓石。极仞不鄙。既严命所临。又有景亮之嘱。即已如戒写付去僧。但恐笔札荒芜。恕不可用以上石。然景远学士之文。自可传远也。外承润笔之惠。尤佩厚意。感激感激。草率具答。不宣。孟頫顿首再报。 元...
赞 (0)阅读(37)
历代书法

清代郭麐书法专师黄庭坚

宝亲王长春居士五言题诗 清代王原祁山村雨景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竹树溟濛处,溪桥杳霭时。水风翻柳浪,雾雨沐山姿。 气韵三秋润,烟岚尺幅宜。司农潇洒笔,似读许浑诗。 宝亲王长春居士题 (“宝亲王”是乾隆当年受封的王位,而“长春居士”是雍正皇帝御赐给乾隆的号,从本幅字迹书风来看,应为清代官员、书法家梁诗正书写。)
赞 (0)阅读(37)
历代书法

清代恽寿平字画册《湖山小景》

清代恽寿平字画册《湖山小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恽寿平画湖山小景册 书夜渡阳湖诗 路转一峰近。风兼五两轻。月波寒不定。烟岸夜难明。鸥浦回篙影。渔梁布网声。西山同宿处。猿鹤待归缨。夜渡阳湖。宿扬子西山别墅。白云溪外史寿平。 清恽寿平画湖山小景册 书紫茸诗 紫茸垂组绶。翠帐飘缨络。分艳与瑶姬。传香入丹阁。岁在丙寅(西元一六八六年)春。与端木诸子。同步阳山旧圃...
赞 (0)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