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 第3页

历代书法

(明)董其昌 行书《白羽扇赋》既有 “颜骨赵姿” 之美,又集古法之大成。

一、董其昌与行书《白羽扇赋》的邂逅 董其昌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书画家,是继苏东坡、赵孟頫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他出生于松江华亭,自幼聪颖,颇具盛名。董其昌在书法上自成一家,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锺合称晚明四家;在绘画上,他以佛家禅宗喻画,倡 “南北宗” 论,为 “华亭画派” 杰出代表。 董其昌书《行书白羽扇赋》于天启二年(1622 年),当时他已 68 岁...
赞 (0)阅读(744)
书画知识

笔力透木,墨韵传千古:王羲之 “入木三分” 背后的书法故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 “书圣” 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作品《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出身魏晋名门琅琊王氏,自幼受家庭书法氛围熏陶,跟随卫夫人学书,后又遍习名家遗迹,博采众长。其一生历经多个官职,在不同任上均展现出对书法的执着追求。太宁三年(325 年)左右,王羲之经叔父王彬、岳父郗鉴荐举,任职秘书郎,得以浏览...
赞 (0)阅读(547)
历代书法

(明)董其昌 行草《方旸谷小传卷》墨浸润灵滋,古淡生动

一、传世之作的诞生 董其昌《方旸谷小传卷》作为一件艺术瑰宝,诞生于董其昌五十岁前后这个特殊的时期。此作以行书书写于金笺之上,与陈继儒行书《方旸谷像赞》合册,共同被苏州博物馆珍藏。 据资料记载,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他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其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绘画方面更是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等大家,笔致清秀中和,恬...
赞 (0)阅读(512)
历代书法

元|赵孟頫《闲居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晚年代表作品

一、《闲居赋》的创作背景与作者心境 赵孟頫身为宋朝皇室后代,却在元朝为官,这种特殊的身份使他一直处于仕与隐的矛盾之中。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并不少见。敏感的文人在战乱中深刻感受到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以及命运的难卜。赵孟頫以旧王孙的身份出仕元朝,内心充满了煎熬和痛苦。他既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又渴望回归田园,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
赞 (0)阅读(830)
历代国画

清 冷枚 《养正图册》 《圣功图》 人物十开

冷枚,约生活于公元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前期,字吉臣,号令门画史,胶州(今属山东)人。他是清初著名的宫廷画家,擅长画人物、仕女及山水,画风工整、细致,色彩浓丽,具有装饰性。冷枚的《养正图册》创作于清代,具体年代虽不详,但反映了当时宫廷绘画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趣味。 《养正图册》为绢本设色画,共10开,每开纵32.2厘米,横42.3厘米。这种规格和材质的选择,使得...
赞 (0)阅读(566)
书画知识

颜真卿:忠烈书家的传奇人生与艺术成就

一、颜真卿的生平与忠烈事迹 (一)出身与仕途 颜真卿出生于名门琅琊颜氏,但其童年却充满坎坷。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殷氏带着他投奔外祖父家。在外祖父的庇护下,颜真卿得以顺利成长,他自幼聪颖,刻苦读书,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25 岁的颜真卿考中进士,踏入仕途。他先后担任校书郎、县尉等职务,凭借着清正刚直的作风和卓越的才能,官运亨通,很快被授予监察御史一职。然而,由...
赞 (0)阅读(690)
历代书法

(宋)苏轼行书李白《上清宝鼎诗二首卷》 “颂太白此语,则人间无诗;观东坡此笔,则人间无字。”

一、苏轼与李白的诗意交织 苏轼书写李白《上清宝鼎诗二首卷》有着深刻的背景。苏轼一生历经坎坷,宦海沉浮。元祐八年,此时的苏轼已近六旬,仍在贬谪途中。前途的曲折、人生的坎坷让他感慨不已,现实的无奈使他对李白的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李白的诗充满浪漫色彩和仙气,如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诗句中展现出的奇幻意境和飘...
赞 (0)阅读(576)
历代书法

唐《垂裕阁法帖》收录褚遂良、陆柬之、薛稷、李靖、孙过庭大家墨迹

一、垂裕閣法帖与褚遂良书的邂逅 唐代《垂裕阁法帖》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它收录了褚遂良、陆柬之、薛稷、李靖、孙过庭等众多书法大家的墨迹。在这个高手云集的法帖中,褚遂良的书法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褚遂良作为唐朝政治家、书法家,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 “初唐四大家”。《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 “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
赞 (0)阅读(650)
历代书法

(东晋)王羲之 行书 《快雪时晴帖》誉为 “二十八骊珠”“天下法书第一”“神乎技矣”“天下无双,古今鲜对”

一、《快雪时晴帖》的艺术魅力 《快雪时晴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璀璨明珠。其笔法圆劲古雅,提按顿挫节奏起伏平和,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匀整安稳,从容不迫,骨力中藏。整帖雍容古雅,圆浑研媚,或行或楷,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流利秀美。 结体匀整安稳,以方形为主,行书中带有楷书笔意,富有轻快的节奏感。帖中 “羲之顿首” 以行草开...
赞 (0)阅读(902)
历代书法

元|赵孟頫《陶渊明像传》连环画形式记载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生活镜头

一、作品概述 赵孟頫书《陶渊明像传》以独特的卷轴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幅作品从右至左,仿佛一部生动的连环画,又似一场精彩的多幕剧,将陶渊明的一生娓娓道来。 此作品真迹现收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尺寸为高度 35cm、长度 642.9cm(外寸 35.0×663.3cm)。它以陶渊明本人真身为依据,通过多组画面,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陶渊明不同阶段的人生历程。在这幅长卷...
赞 (0)阅读(612)
历代书法

赵孟頫《洛神赋》《秋兴赋》“和美浑穆”“风流飘逸”

一、赵孟頫其人其书 赵孟頫,作为元代著名书画家,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博学多才,不仅在诗文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书画、音律等领域也同样精通。 在书法方面,赵孟頫自五岁习书,几无间日,对书法的热爱近乎痴迷。他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 “赵体”。赵孟頫的书法是唯美和阴柔美的代表,是书...
赞 (0)阅读(973)
历代书法

(宋)苏轼 行书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

一、合卷概述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作为纸本行书,不仅在艺术价值上有着卓越的表现,更承载着苏轼晚年的人生感悟。此合卷纵 28.3 厘米,横 306.3 厘米,其篇幅之长,字数之多,足见苏轼在创作时的用心与才情。 苏轼在被贬往岭南的途中,遭遇大雨,留阻襄邑。在这样的困境之中,他以酒名抒怀,将自己对政治和人生的感慨融入到《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之中。...
赞 (0)阅读(1298)
历代书法

明 董其昌 《琵琶行》灵巧婉转 收放轻重恰当

一、董其昌与《琵琶行》的邂逅 董其昌生于 1555 年的松江华亭,出身寒门的他凭借自身努力在书画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十七岁参加松江府会考因字体不工屈居第二后,发奋学习书法,以古人佳作临摹为起点,绘画上学习元代画家黄公望笔法。1589 年高中进士入翰林院,其书画技艺精湛,备受追捧。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 年)。当时白居...
赞 (0)阅读(856)
历代书法

古香斋宝藏蔡帖.4卷.蔡襄书.宋珏集.清拓本 “宋四家”之一

一、古香斋宝藏蔡帖的神秘面纱 古香斋宝藏蔡帖是一部由蔡襄书、宋珏集、清拓本组成的艺术瑰宝。蔡襄,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宋珏,明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画家及诗人,八分行草尤为瘦劲有神,画荔枝色泽肤理与生无异。 这部清拓本的古香斋宝藏蔡帖,将两位不同朝代的艺术大师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赞 (0)阅读(641)
历代书法

蜀山图歌.赵孟頫书.清那彦成集

赵孟頫书法兼收并蓄,融古开今,被誉为“元人冠冕”。而今,我们聚焦于他晚年的一幅杰作——《蜀山图歌》,此卷原藏于清代那彦成家,后经刻石于保定莲池书院墙壁,广传于世,成为书画爱好者争相品鉴的珍品。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赵文敏”。他出...
赞 (0)阅读(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