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皇明名臣言行录》并非由明代的王宗沐直接撰写,而是由徐咸纂辑,并在明嘉靖年间(具体年份可能为嘉靖32年,即1553年)由王宗沐刊行的一个版本。 一、作者与版本 二、内容特点 三、历史意义 《皇明名臣言行录》作为明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和人物传记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它不仅为后世学者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更为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
6《东林列传》二十四卷,由清代学者陈鼎辑录,是研究和了解东林书院及东林学派相关人物的重要史料。 一、作者及背景姓名:陈鼎字号:字定九,又字九符、子重,号鹤沙,晚号铁肩道人籍贯:江阴周庄镇陈家仓人(现周西村人)生卒年:约生于顺治七年(1650年),卒年不详职业:历史学家、旅游文学家 陈鼎生平未详,但据其自述及作品内容可推知其生活在明末清初,且对明代历史有深入研究...
6《大明会典》是由明代张居正等人编纂的一部重要史书,其明内府刻本更是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献价值。 一、编纂背景与过程 《大明会典》的编纂始于弘治十年(1497年),旨在系统整理和总结明代的典章制度。此后,历经正德、嘉靖、万历等朝的不断增补和修订。万历年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相对稳定以及张居正改革的推进,重修《大明会典》成为必然之势。万历四年(1576年),明神宗...
6《筹海图编》是一部关于明代海防的重要著作,共十三卷,虽然传统上多误记为明胡宗宪撰,但实际上其主要编纂者为郑若曾,胡宗宪在其中担任了总编审定的角色。 一、书籍背景与作者编纂背景: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频繁遭受倭寇侵扰,造成巨大破坏。为防御倭寇,加强海防,胡宗宪总督浙江军务时,聘请郑若曾等人收集海防有关资料,编辑成此书。主要作者:郑若曾(1503-1570)...
6《大明一统志》九十卷,由明代李贤等人奉敕编撰,是一部重要的地理总志。 一、书籍基本信息书名:《大明一统志》 作者:李贤等(领衔编撰人为李贤,其他参与者包括彭时等) 创作年代:明朝 成书时间:天顺五年(1461年) 卷数:九十卷 类别:地理总志 二、编撰背景与目的《大明一统志》的编撰是在明英宗复位后,为整合全国地理信息、规范行政区划而进行的官方修志活动。此前,...
5在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的跋魁本大字校刊本《书经》以其独特的版本价值和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和藏书家的目光。这部古籍不仅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以其精美的装帧和校勘的精细,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书法的珍贵资料。 《书经》,又称《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记录了从尧舜时代到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
6今天咱们来聊聊一本古籍界的“大腕”——《永乐大典》。这可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可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一本超级“百科全书”,里面啥都有,简直就是古人的“度娘”啊! 明成祖朱棣像轴(故宫博物院藏) 话说这《永乐大典》,那可是明朝皇帝朱棣的心头好。他为啥编这本书呢?据说是因为他觉得天下的书太多了,找起来太麻烦,于是就想:“嘿,干脆我编一本大全,把啥都放进去,找起来不就方...
6《永乐大典》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编纂历史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更是世界文化交流的见证。自永乐年间诞生以来,这部巨著便以其宏大的规模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一、编纂背景与宗旨 明成祖朱棣像轴(故宫博物院藏)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决心编纂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之大成的类书。他秉承“...
4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这部《山海经》是明成化元年(1465)吴宽抄写的。9行22字,无直格。卷后有吴宽跋,称:“是书予手录,始于成化乙酉(元年),毕于明年正月六日。”当时吴宽31岁,还没有中状元。 吴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明代苏州府长洲县人。自幼笃志好学,早年曾读书于吴县横泾尧峰山资庆寺。写得一手好文章、好书法,20余岁已负重名,“以文行有声诸...
1《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一部载有怪奇悠谬之说、荟萃珍奇博物的神话地理志。此《山海经》册为元代书法家曹善所书。全套共四册,小楷抄写郭璞传《山海经》十八篇,其书风质朴端严,结字参差,用笔古拙之处可见钟繇遗法。此本约书于元至正二十五年,经姚绶、王世贞、陈继儒、董其昌等递藏。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 “山经” 五卷,“海经” 八卷,“大荒经” 四卷,“海内经”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