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的《论书绝句》中大致提到过练书法每天写多少字这个问题,启功的结论是这样的: “这和每天要吃多少饭的问题一样,每人的食量不同,不能规定一致。总在食欲旺盛时吃,消化吸收也很容易。学生功课有定额是一种目的和要求,爱好者练字又是一种目的和要求,不能等同。” (启功的《论书绝句》节选) 本文说的学书法者,当然不是学生,是指的爱好者。启功举了个例子,说他有个朋友临《...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黄氏为子,居虞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带卖卜。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
陈书是清代著名的女画家,善画山水、人物,尤擅花鸟草虫。其笔墨娴雅,结构严谨,当时书画界称她的书画为“上逸品”,画的山水、花卉为“神品”,可见对她的评价相当高。 她的成就有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艺术,为清代女画家第一人,擅长人物、山水、花卉,书法也秀丽遒劲,诗文颇为精通;二是教育子女,被乾隆皇帝誉为“不愧当年画荻人”,并在其花鸟画册上御题“清芬世守”四字。在她的引...
(1865—1955),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人、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又号朴存、予向、滨虹散人、虹若、虹庐、虹叟、黄山山中人,斋号滨虹草堂、冰上鸿飞馆。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学者。从事书画创作之余,兼擅绘画史论、书法篆刻研究与教学,以及中国美术文献遗产的发掘、整理、编纂、出版工作。1907年寓居上海,于报社、书局、艺术学校...
从书法上讲赵孟頫,是一个极为丰富的话题。这种丰富性,我们了解书法史的应该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比如说,聚焦在他身上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旧王孙新朝廷”这种矛盾。又如启功先生后来曾经反对过的“用笔至上论”(“用笔为上,结字亦需用功”)。启先生认为,结构才应当是第一位的。再比如说,他强调复古,通常被认为是继承魏晋传统的代表人物,但同样崇尚魏晋的董其昌却极其强烈地在...
在明清画坛上,陈洪绶是一个怪杰。 他的作品荒诞而深情,鲁迅先生对之极为推崇,认为“老莲的画,一代绝作”。 他性格怪僻,画亦怪异,无论人物、花鸟、山水,皆能突破前人成规,自创独特面目,尤其是人物画,更是大放异彩,深刻地影响着后世。 陈洪绶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其人物画成就,人谓“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当代国际学...
弘仁(1610年-1664年),安徽歙县人,清代著名画家。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明亡后于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字渐江,号梅花古衲,与石涛、髡残、弘仁合称为“清初四僧”。尤好绘黄山松石,为“新安画派”创始人,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等四人并称“新安四大家”。 弘仁出生于安徽歙县东关桃源坞,江氏乃当时歙县的望族,后来家道中落。他自幼喜欢文学和绘画,在...
1950年初,中国打算送一批艺术品赴苏展览,于是向全国征集画作,并请来书画大师徐悲鸿。徐悲鸿在这些画作中来回踱步,最终他的视线停留在一幅画卷上。他捧起这幅画作,感慨道:“这位画家竟能画出如此画作,我怎么连这么一位画家都不知道!” 只看了一幅画作,就能让徐悲鸿相见恨晚,此人究竟是谁呢?这位画家名叫刘奎龄。他虽是自小学画,却不是什么科班出身。他从4岁就开始尝试描...
董邦达具有双重身份——官员和画家。 清中期著名画家钱维城曾师从于他。作为官员的董邦达,一生可谓仕途通达,荣耀万分。 董邦达一生作品宏富。据记载,《石渠初编》、《石渠续编》、《石渠三编》均收录其书画作品,这在清宫书画家中较为罕见,足见清朝皇帝对其作品的认可与欣赏。董邦达的画作也被民间藏家竞相收藏,据不完全统计,文献记载过的董邦达画作达300余件。 董...
吴昌硕(1844——1927年)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等,浙江省孝丰人,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画梅诗》 在前面我们了解了吴昌硕的篆书成就,今天来看一下吴昌硕的行书。吴昌硕的行书糅合了篆、隶、楷、草诸体的运笔结体精髓,灵动多变而一气贯通,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尤其是篆书和隶书的临习,对于吴昌硕的行书影响颇大,又得黄庭...
学构图,要深谙其“理”,而不要囿于其“法”。故人谈“理”似乎玄虚莫测,如果能多从构图实 绘画艺术是精神世界的东西,是高于物质世界的。因此,但凡来跟我学画的人,我都告诉他们要先致力于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我是诱导他们认识自己的思想体系。不画别人的画,也不画大自然的画,要通过大自然画自己,通过物质画精神——这才是自己的。 艺术要反映第一念,凡艺术皆贵想象。有些画只...
传统的中国画,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成了诗书画的结合,这种结合不仅是“三绝”同时在画上呈现,更重要的是艺术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的融会贯通。 齐白石自幼就就随外祖父读《千家诗》,青年时代拜文人画家胡沁园为师后,从熟读唐诗入手开始做诗,30岁后与诗友结成“龙山诗社”和“罗山诗社”,进而拜在王湘绮门下,诗画篆刻渐渐成名。 齐白石《烛台双鼠图》 他很看重自己的诗,曾对胡...
石涛山水册 纸本设色 纵33.2cm 横22.8cm 石涛 (1642—约1718年),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 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 工于诗文,擅绘山水、兰竹、花草及人物。 其笔情纵恣凝炼,独具创新,对扬州画派和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极大。 与清初画坛朱耷、髡残、弘仁合称“清四僧”,著...
从书法上讲赵孟頫,是一个极为丰富的话题。这种丰富性,我们了解书法史的应该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比如说,聚焦在他身上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旧王孙新朝廷”这种矛盾。又如启功先生后来曾经反对过的“用笔至上论”(“用笔为上,结字亦需用功”)。启先生认为,结构才应当是第一位的。再比如说,他强调复古,通常被认为是继承魏晋传统的代表人物,但同样崇尚魏晋的董其昌却极其强烈地在...
双井神童 黄庭坚出生于宋代洪州分宁县(江西修水)双井村明月湾。修水黄氏是个望族大户,曾经拥有过“登科被荐者摩肩,名世建勋者接踵”的显赫,在北宋科举中取得过“十龙及第”的骄傲。其后,因诞生了“江西诗派鼻祖”、“宋代四大书家”之一、《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的大孝子黄庭坚,更加满门生辉闻名遐迩。 黄庭坚生于书香之家,父亲黄庶和舅父李常皆是诗人。小黄庭坚自幼异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