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甚是注重对李廌的阅历,他在《与李方叔书》中,直言道:“深愿足下为礼仪正人,不愿足下丰于才而廉于德。”然后详细说:“若进退之际,不甚慎静,则于定命不能有毫发增益,而于品德有丘山之损矣。”德者,是做人的底子,苏轼侧重李廌要注重德行的修养。在诗文方面,苏轼也对李廌尽心予以指点,利益说好,害处说坏,谓:“惠示古赋近诗,词气出色,意趣特殊,甚可喜也”;在《答李方叔十七首》中评说道:“承示新文,如《子骏行状》,丰容隽壮,甚可贵也”;一起,指出李廌存在的问题,说“私意犹冀足下积学不厌,落其华而成其实”(《与李方叔书》),所谓“积学不厌”,就是要多多读书,堆集常识,这是写作的基本功。所谓“落其华而成其实”,就是做诗文要朴实无华,要有丰满的内容而不是讲究绮丽的辞藻。遵从苏轼的话,李廌更加勤勉,“益闭门读书”,总算有大行进,“又数年,再会轼,轼阅其所著,叹曰:‘张耒、秦观之流也。’”张耒、秦观是当时诗文名人,且为苏轼的学生,苏轼称赞李廌现已可以与他们齐头并进。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所谓“落其华而成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