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下方下载。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1张

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代第八位皇帝,亡国之君但是位艺术家,与南唐末代君主李后主李煜(937-978,被北宋俘而亡)命运十分相似,徽宗是被金国俘虏客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的。

徽宗诗,书,画三绝。书法别成一体,自称“瘦金书”,后人有称“瘦金体”或“瘦筋体”,传世书画手迹数量不多,主要典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和辽宁博物馆,国外有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院,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等。

通过细读其书画作品,可以认为,徽宗瘦金体笔墨风格总体一致但略有差异。分稚嫩婉約和刚劲强健两类,前者似是他早期风格,后者应是他后期的成熟书风,后期瘦劲尤为鋒利,有形容为“屈铁断金”。

徽宗瘦金体特征:结字至瘦而颇具筋力。运笔直来直往,飘忽快捷,似行如草,流畅劲逸。笔道细瘦峭硬,挺劲犀利,无滞涩现象。起笔收笔转折提顿处痕迹十分夸张强化,撇捺竖弯勾与黄庭坚长画外送极为相似,末端锋利如刀尖。小字突显兰竹之韵。笔划之间呈现游丝,但初期不如后期的明显。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他的瘦金体!

秾芳诗帖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2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3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4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5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6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7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8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9张

宋徽宗《秾芳诗帖》,楷书,27.2×265.9cm

绢本,卷,后期风格,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秾芳诗帖》大字楷书,每行二字,共20行。这是赵佶瘦金体的代表之作。清代陈邦彦曾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既是对这一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金书”的艺术效果的很好概括。

蜡梅山禽轴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10张

宋徽宗《蜡梅山禽轴》,楷书

绢本,轴,后期风格,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极富弹性,互相交错而有变化。枝头几点黄梅开放,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左下有画家以瘦金书的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宋徽宗牡丹诗帖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11张

宋徽宗《牡丹诗帖》,纸本墨笔

纵34.8厘米,横53.3厘米,后期风格,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牡丹诗帖》是赵佶的诗兼书法作品。诗作品内容主要是赞颂牡丹花。而作为书法作品,全部用赵佶独特的“瘦金体”写成,是难得的精品。该作品华丽富贵,疏密自然,用笔洒脱,线条粗细有致,笔势圆转流畅,书写时以手腕为轴心,少了点刚硬,多了些柔和,充分表现出了瘦金书体的婀娜之美,可能原先配有一幅双色牡丹图,作品参差错落,一气呵成,表现出了作者高度的艺术修养。

欲借风霜二诗帖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12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13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14张

宋徽宗《欲借风霜二诗帖》,楷书

纸本,早期(传29岁书)作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诗帖,就是展现了宋徽宗“瘦金书”神采的精品之一。帖上的每一个字都细瘦、挺拔,笔划舒展、遒丽。在转折处,都明显可见书家刻意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似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似飞而乾脆等特点,通幅极具精神。这幅诗帖是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

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15张

赵佶《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楷书

纸本,早期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翰帖》也称《季鹰帖》,记张翰故事。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作品。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他评此帖: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题李白上阳台帖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16张

赵佶《题李白上阳台帖》(拼接),楷书

纸本,早期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17张

《上阳台帖》,唐,李白书,纸本,纵28.5cm,横38.1cm

草书5行,共25字,故宫博物院藏

《上阳台帖》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历来收藏于内府,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题签:“ 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后纸有宋徽宗赵佶题跋。皆为瘦金书,极其工整秀雅,可见徽宗对李白书迹之膜拜。跋文为:“太白尝作行书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 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闰中秋月诗帖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18张

宋徽宗《闰中秋月诗帖》,楷书

纸本,后期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 ”的典型作品之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加之紧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笔画带过之处,如游丝行空,缠绵飘逸,是“瘦金书”中偏于柔美的风格,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

夏日诗帖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19张

宋徽宗《夏日诗帖》,楷书

纸本,后期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日诗帖》是书于政和年间,经典瘦金名帖代表作,流传九百余年,至今保存完好,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是瘦金小楷的一块玲珑剔透光芒四射的完璧!古人评论瘦金体云:“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飞动而干脆”,是对瘦金书特色的高度概括。又有赞云:瘦金书“金镂之妙,细比毫发,殆与神工鬼能,较奇逞并于秋毫间。”对瘦金体书法的高度艺术成就推崇备至。上述特点在此贴中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毫无遗憾可言。

祥龙石图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20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21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22张

宋徽宗《祥龙石图》,楷书

绢本,设色,后期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佶绘画重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此卷分左右两部分,右部画宫苑中一珍奇石头“祥龙石”,左部为赵佶以“瘦金书”所写的题记、题诗。徽宗皇帝以细劲线条勾勒玲珑剔透奇石的轮廓和纹理,并施水墨层层渍染,表现出石的坚硬和湿润的质感,显得一丝不苟。而作为皇帝的画家之所以对描绘“祥龙石”如此感兴趣,则如题诗所说,是因为“彼美蜿蜒势若龙,挺然为瑞独称雄”。作品具有“瑞应”的象征寓意。

芙蓉锦鸡图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23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24张

《芙蓉锦鸡图》(传)北宋徽宗赵佶绘

楷书,轴,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芙蓉锦鸡图》是宋徽宗赵佶所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经典传世名画之一。此画作曾是宋以后历代皇帝珍爱的藏品,画上的收藏印有“万历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显示该画的巨大价值。本幅画的右上方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并书草押书“天下一人”。

瑞鹤图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25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26张

宋徽宗《瑞鹤图》绢本,卷

楷书,后期风格,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画是宋徽宗赵佶30岁时作品,《瑞鹤图》是公认的宋徽宗存世工笔写实类花鸟画真迹,为存世绝少的宋徽宗“御笔画”。右图左书,设色绘彩云弥漫的天空中现出一座宫殿的屋顶及斗拱,十八只丹顶鹤飞翔于宫殿上空,另有二鹤立于殿脊鸱尾上。画后瘦金书题诗并记,款署“御制御画并书”,并有“天下一人”签押及“御书”印。

五色鹦鹉图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27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28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29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30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31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32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33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34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35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36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37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38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39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40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41张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42张

宋徽宗《五色鹦鹉图》绢本,卷

楷书,后期风格,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此《五色鹦鹉图》卷传为宋徽宗赵佶所作。据卷上徽宗御题,知此画起因于徽宗在御花园内见一只来自于南方岭表的异种鹦鹉,于风和日丽的春光中,飞鸣于御园杏枝间,其姿其态,煞是悦人眼目,遂御笔彩绘,又复作诗并序,观其题上。

图中所绘折枝杏花两枝,一只五色鹦鹉侧身栖于盛开的杏花枝头,画中鹦鹉,嘴厚眼圆颈粗、羽翼齐整、足脚有力,站立于花枝上,显得心满意足,无忧无虑。图中花瓣先勾后染,白中透出稍许粉红;鹦鹉红色部分著色虽富丽,给人的感觉却是艳而不俗,色彩沉着。

千字文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名人名家 第43张 宋徽宗《千字文》局部,楷书

卷,早期(传22岁时)作品,上海博物馆藏

宋徽宗赵佶瘦金体书法千字文卷,为赵佶于崇宁三年二十二岁时书赐童贯的。其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後百行。他真书学唐代薛曜,并且青出于蓝,间架开阔,笔划劲利,清逸润朗,别具一格。将“瘦金体”书法艺术推向极致。诚如当代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所云:“其结体疏朗端正,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撇捺出笔锋而利,横坚收笔顿而钧,整体道丽瘦硬。”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合作伙伴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手迹,大饱眼福!

评论

2+4=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