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国家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明遗产法》以来,非遗作业引起了全社会的注重,民间文明也然后成为一个热词。但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现在不少民间文明项目因为利益唆使,在当地官员的操作下,在专家学者的引导下,在媒体的要挟下,随意假造,呈现出了“伪非遗”的现象。
随意假造,使民间文明鱼龙混杂,天然生态、人文生态改头换面,乡土性、民间性、多样性、严肃性大打折扣。
我在某地观赏查询时,导游大讲特讲民间传说大禹在他们那里治水的故事,说得栩栩如生,听起来是那样的了解与不可思议。了解,是因为早年在哪里听过,似曾相识;不可思议,是因为以前这儿不曾有相似的传说故事。我向同行的一位学者说出了自己的疑问,没想到他悄悄地奉告我:“这都是我前一段时间编的。是我写的!”原本所谓的“民间撒播的大禹治水故事”,竟是当地学者为了旅游开发的需求臆造出来的!求真务实本应是专家学者神圣的职责,现在他们竟成为兜售假货的暗地推手,单个人为利益唆使竟不吝赤膊上阵!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民间文明岂可随意假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