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至洛阳,东周开始。五百年内,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历史上称之为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相互征伐,各自为政,使文字形体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诸侯、公卿、大夫自制铜器,由此文字便出现了风格各异的地域色彩,书体书风也随之变化。其中,以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等五大系文字所表现出的书风最为典型。其共性为具有强烈而浓郁的装饰意味,结构整饬、字形工稳瘦长,呈现出大篆向小篆过渡的迹象。

       齐系书风以《齐侯盂》、《陈曼簋》为代表,字形赜长,疏朗秀丽。燕系书风以《 郾公匜 》为代表,线条流畅,字体率真而有姿态。晋系书风以《侯马盟书》(图27)为代表,落笔重而收笔轻,笔法多变而结体自然,笔画有连带意识和映带关系,可谓之“草篆’。楚系书风则以《曾侯乙编钟》(图28)与《越王勾践剑》(图29)为代表,铭文纵向取势,线条屈铁盘丝,圆转飞动。《越王勾践剑》则采用鸟虫篆法,极富装饰味道,最突出地体现了书法、纹饰与形制三位一体的青铜文化现象;秦系书风以《石鼓文》(图30)为代表,首开刻石之先河。质朴平和,淳正道美。排列整齐,疏朗浑穆,有描文风范。秦系文字在秦统一六国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来源书法 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书画古籍爱好者可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此页面末尾下载。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