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南康帖》

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下方下载。

黄庭坚《南康帖》亦称《致无咎通判学士尺牍》、《与无咎通判书》行书,纸本,尺寸30.8×64.7cm,凡17行,202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书于元祐二年(1087年)五月五日,钤有“安仪之印”、“笪重光印”等印记。《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墨妙轩法帖》、《谷园摹古法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等收录。

【释文】庭坚叩头,比因南康签判李次山宣义舟行。奉书,并寄双井,计夏末乃得通彻耳。急足者伏奉三月六日

手诲,审别来

侍奉万福,何慰如之。

惠寄鲍诗、扬州集,实副所望。广陵四达之冲,人事良可厌。又有送故迎新之劳,计得近文字之日极少,然

旨甘之奉易丰。又弟甥在亲前,此亦人生极可意事,且

主人相与平生倾倒,余复何言。闻说

文潜有嘉除,甚慰孤寂,但未知得何官耳。山川悠远,临书怀想不可言,千万

为亲自重,樽前颇能刚制酒否?每思

公在魏时,多小疾,亦不能忘念,不次。庭坚叩头上

无咎通判学士老弟。

五月五日。

::无咎(jiù): 黄庭坚写信的对象晁(cháo)补之,他与黄庭坚同为苏门弟子,大名晁补之(1053~1110),无咎是他的字,北宋著名文学家。晁补之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和黄庭坚是同一年拜师于苏轼门下的,晁补之比黄庭坚要早一些时间,年龄却比黄庭坚小八岁。黄庭坚和晁补之相识于1079年,这一年是己未年,宋神宗元丰二年。这一年黄庭坚的继室(原配死后,丈夫续娶的妻子)介休也去世了,与苏轼有诗文、书信往来,但在十二月受“乌台诗案”的牵连,被罚铜二十斤。

::乌台诗案,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改革。由于苏轼与变法派的政见不合,遭受排挤。

受到牵连的人中,司马光范镇及苏轼的十八个别的朋友,都各罚红铜二十斤。

::比,近来的意思;

::奉书(fèng shū )手持君主的文书;犹言致书,给人写信;

::急足(jí zú )指急行送信的人;

::通彻[ tōng chè ] 通晓;贯通;完全理解。

::南康(nán kāng ) 南康一般指南康区。南康区,隶属于江西省赣州市,属原中央苏区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西部,古称“南野”,秦、汉名“南埜”,三国时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南安县,晋太康元年(280年)始置南康县,1995年撤县设市,2013年11月撤市设区。

::双井(shuāng jǐng ) 古地名。在今江西省修水县西。借指黄庭坚。

::伏奉(fú fèng ) 敬谨承奉。

::手诲(shǒu huì ) 称人手书的敬词。

::审别(shěn bié ) 指审察辨别。

::惠寄(jì huì ) 1.遗留的恩惠。2.寄赠。

::自重(zì zhòng ) 旧时书信习用套语,意为请自珍爱保重。

::疾(jí ) 1.病。2.痛苦;疼痛。

::不次(bù cì ) 不依寻常次序。书信结尾用语,意谓不详说。

《南康帖》

黄庭坚/ 行书

黄庭坚《南康帖》 历代书法 第1张

【1】庭坚叩头,比因南康签判李次山宣义舟行。奉书,并寄双井,计夏末乃得通彻耳。急足者

黄庭坚《南康帖》 历代书法 第2张

【2】伏奉三月六日手诲,审别来侍奉万福,何慰如之。

黄庭坚《南康帖》 历代书法 第3张

【3】惠寄鲍诗、扬州集,实副所望。广陵四达之冲,人事良可厌。又有送故迎新之劳,计得近

黄庭坚《南康帖》 历代书法 第4张

【4】文字之日极少,然旨甘之奉易丰。又弟甥在亲前,此亦人生极可意事,且

黄庭坚《南康帖》 历代书法 第5张

【5】主人相与平生倾倒,余复何言。闻说文潜有嘉除,甚慰孤寂,但未知得何官耳。山川悠远,临书怀想不可言,千万

黄庭坚《南康帖》 历代书法 第6张

【6】为亲自重,樽前颇能刚制酒否?每思公在魏时,多小疾,亦不能忘念,不次。庭坚叩头上

黄庭坚《南康帖》 历代书法 第7张

【7】无咎通判学士老弟。五月五日。宋翰林太史修神宗宝录分宁,黄山谷、庭坚、鲁直书。

 
END
版权说明:图文来自网络,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合作伙伴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黄庭坚《南康帖》

评论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