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下方下载。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1张

伊秉绶的《光孝寺虞仲翔祠碑》是其隶书作品中的长篇巨制,展现了伊秉绶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碑刻清代嘉庆十六年(1811年),是伊秉绶晚年的力作。

虞仲翔祠及碑位于广州市区光孝寺内。虞仲翔,即虞翻,字仲翔,是三国吴时的著名学者,因犯孙权被谪戌广州,虽处罪放却讲学不倦,门徒众多。光孝寺是岭南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名刹,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之民谚。

碑文由曾燠撰写,曾燠字庶蕃,号宾谷,江西南城人,乾隆进士。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他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尤以隶书成就最高,为清代碑学中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伊秉绶的隶书横平竖直,结体方正,用笔圆浑而不夸张,意到笔止。其隶书气韵生动,飘逸脱俗,结体别出新意,讲究疏密变化,收放得体。

此碑用笔粗细变化甚微,线条偏直,平直纵横,严整工稳。横画虽平直却不呆板,竖画因势定其长短且常粗壮。转折处与汉隶不同,多为横画连笔直接转折,有时呈外方内圆状。

伊秉绶在结构处理上颇具匠心,字多纵向取势,笔势缩左右而展上下,竭力削弱斜势,空间布置巧妙,寓拙于巧。

此碑章法茂密整齐,显得古茂沉稳。字与字之间有横竖界格的规范,每字所占空间相若,字距行距等匀,整体不乱。

伊秉绶作书喜用浓墨,用墨饱满浓郁,与方正的用笔相辅相成。浓墨写出的线条更显得厚实,但墨须浓而不腻,且稍以枯笔点缀。

此碑不仅记录了虞仲翔的生平事迹和光孝寺的历史变迁,还反映了清代嘉庆年间广州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状况。

作为伊秉绶的隶书长篇巨制,此碑展现了伊秉绶隶书艺术的巅峰状态,对于研究清代书法艺术和伊秉绶的书法风格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此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根据百度百科等权威来源的信息,虞仲翔祠及碑现已不存。但伊秉绶的《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作为书法作品仍然流传于世,并被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所珍视。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2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3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4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5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6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7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8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9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10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11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12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13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14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15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16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17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18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19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20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21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22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23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24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25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26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27张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历代书法 第28张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评论

5+4=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