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山水高士册》

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下方下载。

石涛《山水高士册》 历代国画 第1张

石涛(1642年-1708年),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小字阿长,僧名元济,一作原济,别号众多,如大涤子、钝根、石道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清湘陈人、清湘老人、清湘遗人、零丁老人等。他是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明末四僧”。石涛的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深远,深受后世画家推崇。

《山水高士册》是石涛创作的一套山水画册,展现了他在山水画领域的深厚造诣和独特风格。此套画册以纸本绘制,每幅画作都精心构图,笔墨精妙,意境深远,是石涛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石涛的山水画构图往往打破传统,追求新奇。在《山水高士册》中,他运用“截取法”和“特写镜头”,将自然山水中的某一局部或特定场景进行放大和特写,从而展现出更加生动、真实的山水形象。这种构图方式使得画面更加紧凑、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石涛的笔墨运用极为灵活多变,或浓或淡,或干或湿,或疏或密,通过不同的笔触和墨色变化,营造出丰富多样的山水意境。在《山水高士册》中,他运用点、线、皴、擦等笔法,巧妙地描绘出山石的质感、纹理和阴阳向背,使得画面层次丰富,空间感强烈。

石涛的山水画不仅注重笔墨技法和构图布局,还善于营造画面的意境。在《山水高士册》中,他通过描绘山水之间的云雾缭绕、溪流潺潺、高士独坐等景象,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宁静致远的意境。这种意境使得画面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引人深思。

画面中的山石可能以淡墨勾皴,再用浓墨、焦墨破擦,多种皴法交织互施,使得山石形态各异,富有变化。云雾和溪流可能用湿墨渲染,表现出云雾的缭绕和溪流的清澈流动。高士可能独坐山巅或溪边,姿态悠闲,神情淡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石涛在创作山水画时,强调“搜尽奇峰打草稿”,即广泛游历名山大川,深入观察自然山水,将所见所感融入画作之中。同时,他还注重笔墨技法和构图布局的创新与突破,力求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这种创作理念使得石涛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山水高士册》是石涛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在山水画领域的深厚造诣和独特风格。此套画册构图奇绝、笔墨精妙、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石涛的创作理念和创新精神也为后世画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涛《山水高士册》 历代国画 第2张

寒夜灯昏酒盏空,关心偶见画图中。

可怜大地鱼虾尽,犹有垂竿老钓翁。

石涛《山水高士册》 历代国画 第3张

听泉入山麓,访旧到松源。

踪迹无知处,高枝亦挂猨。

石涛《山水高士册》 历代国画 第4张

十里长松一径深,夕阴山色昼多阴。

老夫意兴浓如酒,那晓前人墨惜金?

石涛《山水高士册》 历代国画 第5张

一望湖平水远, 峰危秋路无人。

书声与雁齐起, 黄叶飘摇树身。

石涛《山水高士册》 历代国画 第6张

年来踪迹罕人世,半在山乡半水乡。

山阁临溪暑退早,松阴云气透衣凉。

石涛《山水高士册》 历代国画 第7张

秋涧石横泉韵细,野花从蝶怯阴寒。

残红霜打诗中画,输与空山冷眼看。

石涛《山水高士册》 历代国画 第8张

执卷当窗坐,楼高送远眸。

鸟飞沙际散,湖水空悠悠。

石涛《山水高士册》 历代国画 第9张

石涛《山水高士册》 历代国画 第10张

石涛《山水高士册》 历代国画 第11张

癸未冬月,青莲草阁为长源老先生请政。清湘苦瓜和尚石涛济。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石涛《山水高士册》

评论

1+6=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