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下方下载。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1张  

▲ 北宋 · 米芾 《苕溪诗卷》全卷

《苕溪诗》为墨迹纸本,纵30厘米,宽190厘米,35行,是北宋元祐三年(1088)八月米芾38岁时所书,与另一件传世名作《蜀素帖》仅相隔一月。

此卷是米芾即将前往苕溪(湖洲)时所写的六首五言律诗,米芾此时虽属壮年,但书法上已卓然成家。

他七八岁开始学书,至此已有30年与笔砚为伴的生涯,完成了对颜真卿、李邕、欧阳询、柳公权、沈传师、褚遂良、“二王”等数家“集古字”的学习。

米芾的行书风姿翩翩、神采超逸、纵横挥洒、驰不失范,形成了“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独特书风,苏轼誉之为“超妙入神”。

王文治亦有诗赞之:“天姿浚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一扫二王非妄语,祗应酿蜜不留花。”

《苕溪诗》,用笔结体多富变化,通幅舒卷自如,是行书入门的最佳范本。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结体舒畅,中宫微敛,舒展自如,极富抑扬起伏变化;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

《苕溪诗》点画分析:

一、点

点在行草书中有提神、贯势的作用,所以行书中,点比楷书多变化。

作点之法,其势要重,如高峰坠石。落笔速度要快,落点后,迅速将毫铺开并取势,乘机稍作顿挫,然后反折而疾收,自然劲健。

行书的点分为:独立点、横两点、竖两点、三点水、横三点和四点等。

(一) 独立点

以下五字,不算以点代画的点,共有八个点,这些点虽都不完全相同,然而用笔方法相近。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2张  

“交”——上点与右点起笔笔势一致,不过上点收笔时,顿笔后迅速从腹中出锋,而右点收笔则为藏锋,戛然而止。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3张  

“主”——其点起笔处多一个小钩,此为承上一字笔势,这种点多了一层曲折。

以收笔出锋来看,“交”字的首点靠近起笔处,“讴”字稍后,“主”字在中后段,收笔均有启下之意。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4张  

“宫”——左点粗重有力,“字”的“^”均变化不同。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5张  

“病”——上点起笔藏锋,收笔微出笔锋,故圆浑。

(二) 横两点

横行两点都强调呼应,在形状上又要注意变化。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6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7张  

“八”、“花”——点为“S”形用笔,但前者跳跃大,点不相连,后者两点以游丝相连。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8张  

“茶”——上面的两点与下面的两点均相对,然后一横一竖以求其变化。

米芾的“艹”基本上分四笔书写,这是他的特征,可从此处辨别米书真伪,如《离骚经》中的“苗”、“芷”等字皆露出马脚。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9张  

“兴”——下面两点相对,左点饱满而稳定,右点瘦健而流畅,形成对比。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10张  

“巢”——下面两点代撇、捺,笔势与“兴”字一致,然后以游丝连成一弧丝,妙在游丝轻盈而两头重,这也是“米字”的独特笔法。

(三) 竖二点

竖二点比横二点在字中运用得少,横二点常常距离远,而且中间要隔笔画,竖二点则反之。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11张  

“情”——“月”中二小横变为两点,笔势不同。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12张  

“满”——其右下“入”可写成两点。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13张  

“自”——合两点为一笔。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14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15张  

“有”——左为两点合笔,右为一长点代表两点。

(四) 三点水

以下五种写法,各个不同,可见其善于变化。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16张  

“酒”——这三点水是“米字”特殊的笔法,第二点的笔法多细微转折,颇具风致。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17张  

“江”——三点形不同,二、三点紧连。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18张  

“流”——二、三点并为一竖长点。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19张  

“源”——二、三点瘦长,似竖挑笔画,左右形成疏密反差。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20张  

“漫”——三点虽无游丝相连,然笔断意连,多体会能知其笔法、笔势之妙。

(五) 横三点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21张  

“浮”——竖三点水不连,故横三点相连,以示变化。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22张  

“心”——三点有呼应。“意”字将“心”造为三点,三点相连,成两个“S”形笔势,活泼生动。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23张  

“留”——前为四点写法,笔断意连;后为三点写法,一笔连写。

(六) 四点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24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25张  

“为”、“鸿”——四点成一横画,“为”字收笔出锋,“鸿”字收笔藏锋。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26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27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28张  

“点”、“为”、“热”——“点”字四点笔笔清楚,“为”字四点相近相连,“热”字四点连成一笔成波浪式 ,富有节奏。

二、横

“米字”横画不平,向右上倾斜,而且是起笔略重,可藏可露,行笔要逆势快进,收笔要回顾,顿笔不可过重。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29张  

“春”——三横变化丰富。上二横短而有曲度,第三横长而直。

第一横起笔承上一字笔势,故无折钩,仅露锋向上,第二横接第一横笔势,故有折钩,三横亦然。

上二横收笔藏锋,第三横出锋上钩,以连竖撇起笔。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30张  

“枚”——逆笔出锋,有欲右先左之势。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31张  

“无”——三横画极可玩味,可见相背之变化,最长横画起笔带有侧锋横“刷”之意。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32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33张  

“旧”、“不”——两字横画一方一尖,提按的痕迹鲜明。“不”字一横可见米芾行笔的变化之妙。

米芾《苕溪诗帖》放大欣赏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34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35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36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37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38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39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40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41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42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43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44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45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46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47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48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49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50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51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52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53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54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55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56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57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58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59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60张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书画知识 第61张  

END
版权说明:图文来自网络,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米芾《苕溪诗》点画分析

评论

6+2=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