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家如何处理作品中的“虚实”?

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下方下载。

虚实处理,贯穿于书法的始终,没有虚实,没有矛盾,就如同没有矛盾冲突的戏剧一样,会让人感到乏味,让人提不起神来。

古代书法家如何处理作品中的“虚实”? 书画知识 第1张

字的结构需要虚实,章法,同样也要虚实。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尽量从古先贤经典作品中求得一些消息,以期对我们的书法创作有所帮助。

一般来说,字距疏松的地方、笔画轻的地方、笔画用墨比较淡的地方、比较枯的地方,容易产生“虚”的感觉;相反,字距紧密的地方、笔画重的地方、用墨浓的地方、用墨润的地方,在视觉上,会容易产生“实”的感觉。

下面找一些作品,做一些尝试性、粗线条的分析。

1、王羲之的《行穰帖》,开始的“足下”笔画之间的空间比较大,笔画也比较轻,最后的“佳”也比较轻,是“虚”的部分,中间白线圈住的部分,笔画比较重,这样,整体上的虚实关系比较清晰。

古代书法家如何处理作品中的“虚实”? 书画知识 第2张

2、王羲之的《妹至帖》,有三个地方笔画处理得比较轻巧、灵动,白线圈住的“之可言”、“夕”、“虑、三”,比起其他地方显得“虚”。

古代书法家如何处理作品中的“虚实”? 书画知识 第3张

3、王羲之的《二谢帖》,白线圈住的“想邰儿、所送”,加上“静”与“羲”字距比较大形成了一块比较虚的地方。下面的“患者善”也比较轻,形成了一块比较虚的地方

古代书法家如何处理作品中的“虚实”? 书画知识 第4张

4、王慈的《一日无.申帖》,这个虚实比较清晰,中间一块比较集中的地方很重,感觉很“实”,其他地方比较“虚”。

古代书法家如何处理作品中的“虚实”? 书画知识 第5张

5、王羲之的《得示帖》,下面的部分粗重笔画比较集中,空间比较密集,显得很实。

古代书法家如何处理作品中的“虚实”? 书画知识 第6张

6、怀素的《苦笋贴》,下面一块粗重密集,形成了“实”的感觉。

古代书法家如何处理作品中的“虚实”? 书画知识 第7张

虚实的观察, 要概括,从整体上去看、以块面来观察,这样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妙。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古代书法家如何处理作品中的“虚实”?

评论

8+4=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