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泼彩作品为何屡创佳绩?

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下方下载。

5月24日晚间拍卖拍场上亮相的二十世纪艺坛巨匠名作十分亮眼,张大千的泼彩巨作《碧峰古寺》以近2.1亿港元成交,位居张大千作品第二高价,仅次于2016年以2.7亿港元成交的《桃源图》,这一斐然佳绩反映出市场对这位二十世纪艺术大师的瑰丽杰作求之若渴。

张大千泼彩作品为何屡创佳绩? 书画知识 第1张

张大千(1899-1983)

碧峰古寺

设色金笺 立轴

1967年作

成交价:HKD|209,100,000

《碧峰古寺》创作于1967年,张大千以浓厚的青绿矿物颜料,自由泼洒于华丽的金笺之上,为张大千巴西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品采用大风堂特有的日本裱工,饰以特制 “七宝烧” 轴头,依瓦当形式镶嵌 “三千大千” 字样,皇皇巨幅,装池华丽。

《碧峰古寺》画面如同直挺高山耸立面前,气势摄人,近景水草密而不乱,层层迭迭于氤氲水气中,浓重的青绿色彩夹着水份,泼在画面自上而下,或沉淀、或相融,如同山壁间光影幻化,颜色自云岚中透出,石壁肌理若隐若现,神秘且华丽。

据相关资料显示,张大千早年间游历法国之时,与西方艺术大师毕加索进行了多次的深入交流和探讨,从而开启了张大千探索新艺术形式的道途,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来游历到巴西的张大千,将酝酿出泼墨泼彩的创作风格再加经营,以浓厚的青绿矿物颜料,自由泼洒于华丽的金笺之上,创作出这幅《碧峰古寺》。

外人看这幅画可极具有艺术和视觉震撼力,可对于画家本人张大千来说,这幅画,不论是从装裱,还是保管上,他都极为重视。可见这幅画在张大千先生心里重要程度。

2016年4月5日,张大千晚年巨作《桃源图》经过近一小时的竞拍,最终以2.4亿港元落槌,加佣金2.7亿港元成交,1987年时这幅画的成交价为187万港元,这是张大千艺术品成交最高价的一幅作品。

张大千泼彩作品为何屡创佳绩? 书画知识 第2张

张大千(1899-1983)

桃源图

1982年作

成交价: HKD|270,680,000

《桃源图》全幅高约七尺,上方几近满画,以极厚重的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反复泼洒,层层堆叠。从该画中可看出大千泼墨和泼彩的结合可谓驾轻就熟、炉火纯青。画面下方留白,近岸处醒以桃花数丛,嫣红粉嫩,烂漫怒放,清香袭人,旁有渔翁钓艇,似入桃源之境,这样的景象也是张大千毕生所求。

张大千泼彩作品为何屡创佳绩? 书画知识 第3张

《桃源图》局部

全画结合了泼墨、泼彩两种技法,在构图上独辟蹊径,选取桃花源一角进行创作,远山藏屋舍,近水桃花开,武陵渔人江边泛舟。画中没有按照旧例描绘桃花源内的和平安乐,只是描绘武陵渔人迷路的这一场景。

张大千泼彩作品为何屡创佳绩? 书画知识 第4张

《桃源图》局部

从技法看,画家对泼墨泼彩技法掌握娴熟。该画先大致勾勒中部的山石树木及下部数丛桃花。然后自上而下由浓到淡地大幅泼墨,稍干后则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泼洒堆叠,力求色墨相融。下方的桃花则以胭脂等色泼洒,干后点染白花,与深色树干、红色花簇形成黑白灰层次。然后在上方大块深色的虚空处勾画“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人所居的屋宇楼阁。最后在右下黄金分割处长题并钤印。左下部的空白处,是从狭窄山洞倾泻而下的一片溪流,画境类《桃花源记》文中所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溪流中有渔船点景,上有蓑衣渔人弓身用力划舟前行,似是文中的渔人写照:“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全画设色古雅,色墨交融,虚实相生,意境悠远。上部沉着的泼墨泼彩山石树木,与下部粉嫩嫣红的桃花形成强烈对比,加之溪边渔翁、山后村舍,有世外桃源之境。该画构图取郭熙《林泉高致》“自山前而窥山后”的“深远”法,而境界似是韩拙《山水纯全集》“幽远”法的注脚:“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该画亦有不足,一是上部深色过满,缺乏层次而有压抑之感,空白所缀村舍也颇勉强;再是题款处为近山一隅,字满壁实而相碍。

“泼彩,是张大千发明的。古有泼画,今有泼彩;张大千的泼彩,有很深的传统渊源。中国当代画家,张大千数第一。”画家谢稚柳这样评价。

由于大千先生在1957年眼疾突然恶化,稍愈时已不能如前画工笔,遂改变作大写意画,终而变化为泼墨,再进而泼彩,也是一种循序发展的演变,一般认为是大千晚期泼墨泼彩风格形成的主因。其实,大千眼疾之前,已经充分具备发展泼墨泼彩的潜力,如无此潜力,仅因病眼一端,是无法发展出这样奔放的风格,

眼疾是生理方面的外在原因,绘画方面的内在原因,首先是大千四十多年来对传统绘画的钻研,已达炉火纯青之境,与泼墨泼彩的相关技法已完全熟悉。张大千自己说:“并不是我发明了什么新画法,也是古人用过的,只是后来大家不用了,我再用出来而已。”

张大千泼彩作品为何屡创佳绩? 书画知识 第5张

水竹幽居

张大千的泼法,并不单纯地往画纸(绢)上泼墨,而是相当费时费事,其繁复的过程,非十天、半月不能完成。

首先他将画纸或画绢贴在板上,作画之前,还得先喷湿纸、绢,再缓缓将调好的墨汁泼上。其后,令门人子侄,各持木板一端倾侧摇动,直到他满意为止。等到墨晕固定后,大千由远处不同角度观看,再细加经营,审度再三,才用传统的笔法在适当位置略加皴法,再点缀人物、屋宇、桥梁、舟楫。

于是从混沌中开辟一片山川出来,为此他又增添一方闲章“辟混沌手”,符合并满足他说“艺术家是上帝”的观点。

由于每一次泼墨流动的效果绝不会重复相同,因此每一次都是新的创造经验,画面、章法也绝不会有雷同,此与西方自动性技法相通。大千处理画面的方式和他对完成度的要求,端赖他长年养成的传统山水素养,以及他对真山水的阅历,二者相互酝酿而成,仍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范围之内。

泼彩的技法则是大千创作的最后发展阶段,实际上是用半自动技法来画传统的没骨画,或青绿山水。他往往先用泼墨作为底色,然后在墨汁将干未干的适当时机,将石青、石绿重叠泼在墨汁上,有时也可用毛笔拖引,使得色彩与墨色晕成一气,避免生拼硬凑的痕迹。一旦干透,每幅的效果各异,有流动晕开的,也有沈积堆叠的,有斑驳的,也有浑化无迹的,然后,他一再地颠倒审视,渐渐在他心目中萌生出丘壑溪涧,布置房屋、道路,加添舟桥、高士等等。一般需等候色彩水墨干透,才能够在浑沌中辟出山水,因为需时不一,有的一时不能完成者,甚至过了几年才斟酌出适当的布局,然后点缀完成。

张大千泼彩作品为何屡创佳绩? 书画知识 第6张

春山烟树

虽然张大千晚年右眼因毛细血管破裂堵塞眼球导致视力下降,从此难以再画工笔画,但他困中求变开创了泼彩山水画风,拓展了国画的风格。

他的泼彩山水笔势纵横,大笔挥洒,在用墨上洒脱淋漓,墨彩层次丰富。他在驾驭笔墨、水色方面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正所谓以心为师,这也是他主要成就之一,用前无古人来评价很是恰当。

张大千泼彩山水作品欣赏

张大千泼彩作品为何屡创佳绩? 书画知识 第7张

春山积翠

张大千泼彩作品为何屡创佳绩? 书画知识 第8张

秋山飞瀑

张大千泼彩作品为何屡创佳绩? 书画知识 第9张

溪桥晚色

张大千泼彩作品为何屡创佳绩? 书画知识 第10张

幽岚深谷

张大千泼彩作品为何屡创佳绩? 书画知识 第11张

黄山绝顶

张大千泼彩作品为何屡创佳绩? 书画知识 第12张

金波翠岭

艺术家简介

张大千泼彩作品为何屡创佳绩? 书画知识 第13张

张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大风堂派”的创始人之一,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之一,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张大千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其中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

来源:百度百科,搜狐网等

(责任编辑:zgshw)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张大千泼彩作品为何屡创佳绩?

评论

1+2=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