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下方下载。

欧阳询《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帖》,本帖无款印,纸本墨迹 ,9行78字,尺寸 纵25.5cm、横33.6cm,是欧阳询现存的四件墨迹之一。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 物,曾入南宋内府收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仲尼梦奠帖》是中华第一楷书,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书法为”初唐四家”之一。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1张

释 文: 仲尼梦奠,七十有二。周王九龄,具不满百。彭祖资以导养,樊重任性,裁过盈数,终归冥灭。无有得停住者。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形归丘墓,神还所受,痛毒辛酸,何可熟念。善恶报应,如影随形,必不差二。

《仲尼梦奠帖》

— 局部及题跋 —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2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3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4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5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6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7张

清高宗弘历题字“真迹无疑”

乾隆皇帝在26 岁时见到此作“惊为天人”,于是在明代装裱的手卷纸本引首上,题写了“真迹无疑”四个字,并题:“向已论梦,此文不复赘言。乾隆丁巳孟冬,御笔。”加盖“乾隆”白文连珠印。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8张

元代郭天锡跋

唐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渤海郡欧阳询,字信本,书《仲尼梦奠帖》七十八字,前后御府法书二小印,后有绍兴小印,合缝处古印甚多,下跋一吉字。未晓谁氏,庚寅十月购于扬中斋家悦生图书,亦曾入贾秋壑文府。率更初学王逸少书,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牍,咸以为楷范。《书法苑》云:信本行书,蝉联起伏,凝结遒耸,裁萧水之柔懦,拉羲献之筋髓,比之诸势,出于自得。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摺,浑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辛卯二月辛未重装九日丁丑跋于严陵官舍。金城郭天锡审定秘玩。

《仲尼梦奠帖》上有元代书法家赵孟畹�‘赵氏子昂’朱文铜方印。此印纹上方边线有一凹陷处。铜质印章遇外力可发生形变。史料曾有记载,赵孟畹恼饷队≌卤凰す哟司砜煽吹绞导实挠≈ぁ�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9张

元赵孟畎衔�

欧阳信本书,清劲秀健,古今一人。米老云:“庄若对越,俊若跳掷”,犹似未知其神奇也。向在都下,见《劝学》一帖,是集贤官库物,后有开元题识具全,笔意与此一同,但官帖是硬黄纸为异耳。至元廿九年闰月望日,为右之兄书。吴兴赵孟睢�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10张

清代杨士奇跋

韦续《墨薮》欧阳正行书在中上品,欧教作有八诀,最利初学学者。观古人书,必观墨迹,乃见妙处。比《梦奠帖》七十八字,真人间绝无仅有希世宝也,盖尝入宋御府矣。赵文敏公所题考碑志是三十七、八岁笔,故与后来特异。吾家蓄古墨迹,此为最久。正统八年四月六日杨士奇谨识。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11张

清代高士奇跋

欧阳率更学王右军书。险劲瘦硬。自成一家。议者谓其真行得献之法。羊欣、薄绍之后。绝无能敌。独智永欲与旗鼓相当。而率更猛锐长驱,智永亦避锋夺气。其传诀善奴书诀。笔意殆尽。至鸡林遣使求其书。当时名重如此。兹梦奠帖七十八字潘师旦曾刻绛帖中。项墨林藏真迹于天籁阁。清劲绝尘。有郭天锡、赵子昂二跋。其内府秘印收藏图记。天锡言之甚悉。后又入杨东里家东里于正统八年。年已七十有九。楷法庄严。无衰老态。张氏书画舫云东里跋不存今东里之具在。且接纸图记宛然。似非经遗失者。张青父或非目见耶。顷从崑山传是楼得之。炎景杜门。静阅数日所谓龙蛇飞动矛载(下缺一森字,补书于后)立者。艮不虚也。唐彦猷得率更书数行。精思学之。遂以名世。余衰懒不能动事临摹。惟于春秋佳日。出佐吟览。譬如人家有国色之姝。可以加餐。独旦老翁聊藉此加餐也。康熙庚辰七月十八日秋暑未减。豌兰再发。书于清吟堂。江村高士奇竹窗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12张

清代王鸿绪跋

元郭祐之藏欧阳信本子奇、梦奠二帖。珍为秘宝。而尤以梦奠帖为暮年所书。披纷老笔殆不可攀。邓文肃尝于郭公山房见之。阅之十载。犹有余慕。而梦奠帖独有赵文敏一跋。声价倍重矣。墨池录云。陈景元评欧书云。世皆知其体方。而不知其笔圆。今观文敏。以米老赞庄若对越。俊若跳掷:犹似未知其神奇。不早已为欧公阐幽耶。细审是帖用笔之意。直与兰亭相似。宜乎唐人评论以欧书居褚河南薛少保之右不诬也。康熙五十七年岁次戊冬十月廿四日。横云山人王鸿绪题于长安邸舍。时年七十有四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13张

明代朱应祥

跋欧阳率更正书结体自乐毅论来。此梦奠帖行体又从兰亭中来。岂公多临帖故笔意与之相近欤。观者要于眼外出力。华亭后学朱应祥题于周鸣凤鉴古斋

《仲尼梦奠帖》

— 全 卷 —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14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15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16张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艺术皇帝,他精通书法,平生搜尽历代名帖,又将当今书坛巨擘拢为左右。他曾立嘱将兰亭真迹随葬,也曾经为一位书坛泰斗的辞世而嚎啕。这位被李世民奉为师长和书坛第一的,便是唐初大书家欧阳询。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17张

欧阳询官历隋唐,世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梦奠帖》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18张

《梦奠帖》共七十八字, 无款印。书法笔力苍劲古茂。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明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19张

此帖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20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21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22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23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24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25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26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27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28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29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30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31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32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33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34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35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36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37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38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39张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书画知识 第40张

印鉴

《仲尼梦奠帖》上古印数处,不甚可辨。有“绍兴。“付书府”(二)“御府法书”(二)“悦生”(葫芦形)。“长”古玉押,文不辨。“赵子昂氏”。乔成氏”。“乔签成氏”。“乔氏私印”。“考古正今”。玉押一文不辨。“杨士奇氏”。“吉泰和杨士奇图书记。“士奇之印”。“杨氏家藏”。“庐陵杨士奇”。“陈怀审鉴”。“陈氏”。“清白之遗”。“梦禅宝鉴“陈淮望之氏一字药州”项元汴诸印。“云间王鸿绪鉴定印”。“俨斋秘玩”。“高士奇”。“江村秘藏。“高士奇图书记。“竹窗”。“京兆”。“孔继涑印”。“孔继涑字信夫”。清“乾隆鉴赏”(园)。“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嘉庆御览之宝”,“宝笈三编”,“嘉庆鉴赏”“宣统内府”等印。项氏“禅”字编号。

欧阳询作为初唐书法家,受王羲之书风影响并不大,与虞世南、褚遂良书风明显地拉开一段距离,魏碑给了欧阳询很大影响的。《仲尼梦奠帖》根据其风格推断,应为欧阳询晚年所创作的,相当于贞观初年(627—640年),为欧阳询晚年成熟之作。

“梦奠”一事,语出《戴记·檀弓》:孔子蚤作,负手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子贡闻之,趋而入。子曰:“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殁。观《仲尼梦奠帖》中语颇有佛教无常、报应之意。

《仲尼梦奠帖》原为一件长卷的一部分。该长卷由《仲尼梦奠帖》、《张翰帖》、《卜商帖》合裱在一件手卷上,因内容均涉及历史,故称《史事三帖》,后被分拆,高均为25.5厘米。

《仲尼梦奠帖》用笔清峻,锋芒毕露,给人以锐利、刻厉之感。其用笔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侧锋入纸,起笔无不锐利,显然是魏碑笔法。下笔直截了当,不藏锋敛迹,加之行笔稍快,如剑戟般的锋芒便外耀无遗了。二是转折顿挫带来的刻厉。在唐书家中,初唐的柔和之风的特征之一就是化方为圆。这样,不仅消失了方角使之更为圆转灵活,而且也加快了书写的速度。欧阳询丝毫不受这种化方转圆的影响,他的转折仍然是重而方,不减作楷书之法,如“仲尼”、“有”、“周”,尽骨节之露,如“奠”之第二笔,起讫三折笔,如怪石嶙峋,与北魏的刀刻痕迹何其相似。可是,这样的笔触是很需要有分寸感的,稍微过头则为造作。在这方面,像欧阳询这样的行家也未能幸免,如“数”字就是一个病例,其“文”字旁起笔牛头角状,十分不雅,有趣的是把这一角状遮去后,这一个字反而格外的流畅、顺眼了。《仲尼梦奠帖》像“过”字这样圆转灵活、随意自然的笔触并不多,全篇的创作仍然是庄严的、认真的,作者创作心态似乎也不轻松,一副如《九成宫碑》那样的庙堂面孔。

《仲尼梦奠帖》结体有独特之处,结体修长一目了然。欧阳询不在意从横向上进行发展,因此在行距上显得特别疏朗,每字向下舒展时,欧阳询也把字距拉开,使这一纵向发展显得天地开朗。竖画挺拔坚韧,在每一字中起着砥柱作用,使每一字的骨格坚挺起来。把《仲尼梦奠帖》与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铭》比较,会看得更清楚。虞氏行书以柔和胜,竖画也起支柱作用,但作用并不明显,也不突出,似乎隐于其中;而欧氏行书竖画刚强外耀、强烈可感,那壁立千仞的挺拔,构成了作品的主要基调。观帖中字,虽用秃笔疾书,却转折随意,笔势圆融,用墨淡而有质感,丝毫无油滑之态。

《仲尼梦奠帖》是两种书体的结合,即行书入碑,或曰碑体行书。从章法看,《梦奠帖》“宪章右军,抽锋一线,如猿腾鹘落而泯上下相承之迹”(包世臣《艺舟双楫》),而更多靠单字造型调节章法;帖中“彭”由左右结构变换成半包围结构;“导”字繁体下旁本为“寸”,此处不同,换为“木”旁;“冥”字上首用“宀”代“冖”且书写跳荡;“熟”字结构变异,这四字的安排,使《梦奠帖》章法更显紧凑,以部首移位和比例倒错来调整字形结构及通篇章法。且《仲尼梦奠帖》取魏碑为骨格,以行书的笔意来调节,避免了碑体楷书的平板,显得更加密切、多姿多态。碑体的骨格使每一个字气势开张、伟岸,而行书的绵密活泼又连缀其中,形成刚劲而活络,活络而不失骨力。

书画鉴定家杨仁恺:《仲尼梦奠帖》用墨淡而不浓,与《卜商帖》《张翰帖》不同,因而它不可能是勾填本……即使同时人的临本,在风格上也会存在差异,何况“宋人”所作,当更相去很远,这理由已经在前面谈过了,前人在论摹时也曾论证及此。而《仲尼梦奠帖》不仅墨色不浓,且秃笨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凝滞,似直接从《卜商帖》脱出,上下脉络清晰,这就不是临本所能代替的了。

《仲尼梦奠帖》代表了欧阳询行书成就的顶峰,它上承接“王”书,下影响“米”书,是行书发展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仲尼梦奠帖》列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递藏

《仲尼梦奠帖》在南宋时入内府收藏,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明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清政府被推翻后,末代皇帝溥仪将其带出宫中,带到了东北,后一直收藏于辽宁博物馆。

著录

《仲尼梦奠帖》著录于《云烟过眼录》、《志雅堂杂抄》、《寓意编》、《铁网珊瑚》卷一、《东图玄览编》卷二、《妮古录》卷四、《清河书画舫》寅集、《清河见闻表》、《珊瑚网书跋》卷一、《式古堂书画汇考书考》、《平生壮观》卷一、《大观录》卷二、《江村书画目》、《石渠宝笈》三编、《绛帖》等。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合作伙伴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中华传世书法第一楷书

评论

7+3=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