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书法为何令人心驰神往?

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下方下载。

敦煌,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两千一百多年前,汉武帝击败匈奴,收复河西,“列四郡,据两关”(《汉书·西域传》)—— 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玉门关、阳关——之后中国与西域的交通,无不取道于此。古道千年,风烟历历,笳吹弦诵,浅吟低唱,给人们留下了不尽的文学想象。

一百二十多年前,敦煌莫高窟石室洞开,封存近千年的藏经洞,将那个已经消失在历史风烟中的时代,原封不动地展现在现代人的面前。 藏经洞所存数万件文物文献,成为今天我们通向中古中国和世界的一座巨大的宝藏。

敦煌书法为何令人心驰神往? 书画知识 第1张

敦煌写卷

敦煌文书所涵盖的四至十一世纪,是介于“简牍写本时代”与“刻本时代”之间最漫长的“纸写本时代”。晋唐墨迹,寸缣尺楮,稀若星凤。敦煌写本最早的确切纪年是前秦甘露元年(三五九),最晚的则是《敦煌王曹宗寿编造帙子入报恩寺记》所记的宋咸平五年(一〇〇二),由此可以准确清晰地排出四至十一世纪完整丰富的书法实物图谱。这对主要靠向拓摹录和木石传刻而流传的书学传统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事件!

藏经洞所出的文物文献,反映了那个时代书法日常应用的一般水平,给以精英书法为主体的中国书法史增添了生动真切、丰富多彩的底色。其中有出自文人墨客的典籍抄本,也有出自僧徒学郎的临习涂鸦;有朝廷官署的行政文书,也有民众百姓的转帖契约;数量最大的当数横跨四至十一世纪未曾稍断的敦煌写经,其中可见北朝的浑朴、南朝的秀逸、隋人的典雅工稳、唐人的法度森严,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敦煌书法为何令人心驰神往? 书画知识 第2张

《敦煌法书名迹选》

中华书局2025年4月出版

敦煌有着深厚的书法底蕴,经典层面的书法在敦煌有悠久的传统,堪比琅琊、会稽。东汉敦煌人“草圣”张芝,王羲之《

敦煌书法为何令人心驰神往? 书画知识 第3张

书论》称其“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好之绝伦,吾弗及也” (敦煌写本《沙州都督府图经》“张芝墨池”条)。敦煌存有六个写本的《敦煌廿咏组诗》,其中有《墨池咏》一首:“昔人精篆素,尽妙许张芝。草圣雄千古,芳名冠一时。舒笺观鸟迹,研墨染鱼缁。长想临池处,兴来聊咏诗。”从张芝墨池成为沙州胜迹以及当地人的吟咏赞叹,可见“草圣”张芝在敦煌人心中的位置。另一位敦煌书法大家晋司空索靖,传张芝之法,以章草名世。修筑于晚唐的莫高窟一五六窟前室北壁有时人墨书莫高窟记,记云“司空题壁号仙岩寺”,是索靖莫高窟题壁书法的珍贵记录。更幸运的是,我们还找到了现存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敦煌本索靖《月仪帖》摹本五个残片,证明了索靖章草在敦煌的流行。

敦煌书法为何令人心驰神往? 书画知识 第4张

索靖《月仪帖》残片(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

敦煌控扼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孔道,随着商旅和征战,中原文明自东向西推进,最终积存于敦煌。 敦煌作为文明交汇点的价值,在书法艺术上也有鲜明的表征。来自长安的精美的宫廷写经,以及出自长安僧人之手的《文选》写本,足以说明敦煌虽处边地而不失为文化中心的特点。敦煌写本中为数众多的《兰亭序》《宣示表》《尚想黄绮帖》临本,说明敦煌民众对经典书法的追慕,已经融入了书法学习之中。 而本书所收敦煌法书名迹十种,可以说,正是经典书法在敦煌流通流行的最好说明。

敦煌书法为何令人心驰神往? 书画知识 第5张

《敦煌法书名迹选》第一册目录

藏经洞石室洞开的时代,晚清中国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直接导致了敦煌宝藏屡遭劫夺,流散世界;铸成一部“伤心史”的同时,也推动了国际敦煌学的形成。 本书所收名迹十种,就有多种曾由伯希和带到北京,在六国饭店向京师学人展示。恽毓鼎看到后给大儒沈曾植写信称:“闭藏保存千余岁,仍落于西人之手,岂非至可伤可恨之事!”换句话说,这是京师学人最早见到的一批藏经洞精品,其受到的震撼可知。一九〇九年九月二十八日(旧历八月十五),罗振玉前往伯希和北京寓所,第一次看到伯希和随身所带的敦煌秘笈和部分书目,次日即撰写了《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第二年,罗振玉将所得照片影印为《石室秘宝》图录二册,又将照片原件装池成《鸣沙石室秘笈景本》四巨册,逐一题跋。 本书所收之《温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柳公权楷书《金刚经》,均在其中,是这批藏经洞法书的最早复印件。稍后出版的王仁俊《敦煌石室真迹录》也收录了三种碑刻,可见时人之珍视。众所周知,宋拓《化度寺碑》是吴湖帆“四欧宝笈”之一,吴湖帆也曾把敦煌本《化度寺碑》复印件剪裱于所藏宋拓之后,题跋累累,还留下了据敦煌本描改宋拓本“化”字的故实。敦煌法书名迹的集中影印出版,则当推饶宗颐先生先后刊行的《敦煌书法丛刊》 (日本二玄社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六年)和《法藏敦煌书苑精华》八册(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凡此都可见敦煌本法书名迹面世后的种种影响。

敦煌书法为何令人心驰神往? 书画知识 第6张

1910年罗振玉影印出版的《石室秘宝》图录

敦煌文物文献流散世界各地,经几代中国学者不断搜集,即将实现“数字化回归”的目标。在过去的百余年中,藏经洞文书的发布,经历了早期集资影照、缩微胶卷、黑白图录,到现在的彩版图录的进步, 敦煌秘笈带着四至十一世纪敦煌人的风尘,成为我们现代人书案上的可以摩挲临习的范本,令人神往。

一九八〇年,饶宗颐先生考察莫高窟,作诗云:“河湟入梦若悬旌,铁马坚冰纸上鸣。石室春风香柳绿,他生愿作写经生。”这是我面对这部《敦煌法书名迹选》最初想到的场景和愿望,谨以此作为本序的结语。

二〇二四年九月四日草于岱北山居

(本文系《敦煌法书名迹选》序言)

海外藏敦煌文献中的书法珍品

敦煌书法为何令人心驰神往? 书画知识 第7张

《敦煌法书名迹选》(全三册)

酉方馆 编

12开 软精三册装函

978-7-101-17094-8

36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册,收录海外所藏敦煌文书中最具书法艺术价值的十件作品。第一册含六件墨迹,以唐人临本居多,兼顾唐至五代时期写本,取法王羲之、智永等名家;第二册含三件拓本,为唐太宗、欧阳询等名家书写,且均为传世孤本;第三册为柳公权书《金刚经》拓本。作品书体覆盖楷、行、草诸体,时代跨度自唐初至五代后梁,展现了唐五代书法的多样化风貌。

作者简介

酉方馆,主力从事书画、碑帖、金石作品出版与开发。主理人朱明,碑帖版本研究学者,书评人与出版人,荣宝斋书法院“金石碑帖鉴赏与收藏高级研修班”导师,有《碑帖述影录——名碑善本校读补记与印本综述》等著作。先后参与多家文博机构重点馆藏书画、碑帖的复制工作,主编、合编或监制有“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名碑名本(三名碑帖)”、“墨林掇英”、“小残卷斋藏善本碑帖精选”、“苏州博物馆藏善本碑帖精华”、“北山十宝”(将出)、“墨皇”(将出)等书系。

目 录

第一册

唐蒋善进临智永真草千字文

唐人临王羲之瞻近、龙保帖

唐人临王羲之旃罽胡桃帖

唐人临王羲之服食帖

武周人书文书残片

五代后梁人书韩逊生祠碑四十六行

附录 唐人临王羲之其书帖

第二册

唐太宗书温泉铭

唐欧阳询书化度寺塔铭

唐人书佛说大悲陀罗尼

第三册

唐柳公权书金刚经

图书实拍

敦煌书法为何令人心驰神往? 书画知识 第8张

敦煌书法为何令人心驰神往? 书画知识 第9张

敦煌书法为何令人心驰神往? 书画知识 第10张

敦煌书法为何令人心驰神往? 书画知识 第11张

敦煌书法为何令人心驰神往? 书画知识 第12张

敦煌书法为何令人心驰神往? 书画知识 第13张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合作伙伴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敦煌书法为何令人心驰神往?

评论

1+5=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