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第137页
王铎行书临虞世南饭千僧手疏,虽系临古,而纯以自家笔法出之,笔力雄肆厚重,势峻意密。 释文:弟子虞世南稽首和南十方三宝弟子。早年忽遇。重当时运。心差愈之。日奉设千人斋。今谨于道场饭供百僧蔬会。以斯愿力。希世世生生常无疾惚。并及七世久远。六道怨亲并同今。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于右任书法功底深厚,自成一家,人尊称为“草圣”。其致力于标准草书的研究,更是为国人称道。 于右任在十一二岁时,受其太老师毛亚苌先生的影响,开始对草书产生了兴趣。他曾回忆说:“太夫子又喜作草书,其所写是王羲之的十七鹅,每一个鹅字,飞、行、坐、卧、偃、仰、正、侧,个个不同,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皆宛然形似。不知其原本从何而来?当时我也能写一两个,但是现在已记不得了...
齐白石《夕阳望子图》 形式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78×33 cm. 题 识 (一)夕阳望子图。余故邻有林母,可氏女,有二子,初就学外傅,次子性乖,襁褓学语时即知巧词,每出归,独不由径,母忧之,爱慈不能治。此子尝以写影本之纸涂画,劳不得似。母使之求于余作粉本,余画此图并题句,解说与之。白石山翁并记。 (二)弟兄是事不相关,老大交游即可看。说到人情须看剑,屋边松树...
张大千《春江钓艇》 镜心 设色纸本 27×48 cm 【题识】付与沛女。爰翁。 【印文】大千 【说明】上款『沛儿』为张大千先生五女张心沛,名满,为张大千与二太太黄凝素所生之女。早年曾被过继给李秋君。1949年,大千先生离开大陆时,在所有子女中唯独选择了将她带在身边。心沛得以长年陪伴在大千先生身边。大千先生居住在巴西摩诘市时将她许配给祖籍同是四川的当地华侨李先...
张大千《仿倪云林秋水清空》,纸本设色,纵182厘米,横79.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此画创作于1926年(丙寅年),时年张大千28岁,属于其艺术生涯的“师古期”(1917-1933年)。这一时期他广泛临摹明清诸家,尤以石涛、八大山人、倪瓒等为范本。 张大千《仿倪云林秋水清空》 张大千的《仿倪云林秋水清空》是其早期仿古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集中体现了他在传统笔墨技...
沙孟海(1900-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沙孟海小楷《修能图书馆记》欣赏 《修能图书馆记》1947年沙孟海先生4...
鲜于枢 (1246-130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赵孟頫齐名。由于一生官位都不高,常赋闲家中,鲜于枢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他除具书法专长外,更是一位文学家,写下了许多诗词。他还能作曲,弹得一手好琴,而且精通文物鉴定。正因为有广泛的艺术修养,且将之融合到书法中,鲜于枢方成为书法大家。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祝枝山小楷书《洛神赋十三行》(局部) 祝枝山小楷书《洛神赋十三行》(局部) 祝枝山小楷书《洛神赋十三行》(局部) 祝枝山小楷书《洛神赋十三行》(局部) 祝枝山小楷书《洛神赋十三行》(局部) 祝枝山小楷书《洛神赋十三行》,明武宗正德二年丁卯(1507年),祝枝山四十八岁书,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
祝枝山行书《秋轩赋轴》 (责任编辑:zgshw)
祝枝山行书《刘君文威听泉记》 祝枝山行书《刘君文威听泉记》 祝枝山行书《刘君文威听泉记》(局部) 祝枝山行书《刘君文威听泉记》(局部) 祝枝山行书《刘君文威听泉记》(局部) 祝枝山行书《刘君文威听泉记》(局部) 祝枝山行书《刘君文威听泉记》(局部) 祝枝山行书《刘君文威听泉记》(局部) 祝枝山行书《刘君文威听泉记》(局部) 祝枝山行书《刘君文威听泉记》(局部...
祝枝山行书《可竹记》 祝枝山行书《可竹记》 祝枝山行书《可竹记》(局部放大) 祝枝山行书《可竹记》(局部放大) 祝枝山行书《可竹记》(局部放大) 祝枝山行书《可竹记》(局部放大) 祝枝山行书《可竹记》(局部放大) 祝枝山行书《可竹记》(局部放大) 祝枝山行书《可竹记》(局部放大) (责任编辑:zgshw)
华岩(1682~1756),一作华嵒,字德嵩,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福建上杭蛟洋华佳(家)人(原白砂里人),后寓杭州。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写动物尤佳。善书,能诗,时称“三绝”,为清代杰出绘画大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自幼酷爱绘画,后因家贫失学,备受世俗冷落,康熙四十二年(170...
王宠(1494-1533),明代书法家,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江苏苏州)人。 王宠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但他却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对艺术的热爱。他年轻时被推荐进入太学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他博学多才,尤擅长篆刻,并且在山水画和花鸟画方面也有着出色的造诣。他的诗文才华出众,尤以书法而闻名,他的小楷书法尤为精妙,行草书法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王宠著有《...
吴昌硕是中国书、画、篆刻史上的最后一位古典大师,也是近现代书、画、篆刻领域中的第一位领军人物。有许多关于古代书、画、篆刻史的著作以他为终篇,也有许多关于近现代书、画、篆刻史的著作以他为起始。 即使是研究吴昌硕的专家们也常常说不清他在哪个方面更加出类拔萃。那么,仅就其书法而论,我们应该给他赋予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 沙孟海先生说:“昌硕先生以诗、书、画、印四绝雄...
髡 残 (1612-1692) 清画家。本姓刘 出家为僧后名髡残 字介丘,号石溪、白秃 石道人、石溪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 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 与石涛合称“二石” 又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合称 为“清初四画僧”或“清四僧” 髡残是一个生活在虔敬宗教信仰中的画僧。作为一位长时间居住深山、安身寺庙的僧人,参禅,悟道,秃笔干墨,云水空阔,落日黄昏,平静的画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