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沙孟海《钱塘湖春行》

沙孟海,草书白香山《钱塘湖春行》诗,对联,保利2014秋拍,成交价207万元。 沙孟海之成为书坛泰斗,固然有很多偶然因素,但沙绝不是浪得虚名者,其自身的书法功力也不容小觑。沙翁六体兼工,行书及题榜书最所擅长。行书兼碑帖之长,沉雄茂密,俊朗多姿,乃是由黄石斋而上溯宋元、魏晋者。近世商业文化发达,榜书因其实用性及展览性为世所重,书家倘不能作大字,必贻斗方名士之讥...

苏东坡《功甫帖》

苏东坡《功甫帖》,水墨纸本,尺寸27.9厘米×9.5厘米。二行九字。未著年月,为坡奉别友人郭功甫时所札。郭功甫,北宋诗人,一生作诗千余首,并著有《青山集》三十卷。诗风纵横奔放。时有“李白转世”之誉。 此帖见于安岐《墨缘汇观》、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李佐贤《书画鉴影》、张珩《张葱玉日记·书稿》及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等书著录。历代藏家对其评价甚高,翁方纲谓其...

王宠小楷《竹林七贤》

王宠(1494—1533)初字履仁,后改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人称“王雅宜”。长洲(今苏州吴县)人。他是一个极有才气的书家,可惜一生仕途不佳,八次应试,皆不第,仅以邑绪生被贡入南京国子监成为一名太学生,世称“王贡士”、“王太学”,享年仅四十岁。为唐寅姻亲,其子娶唐女,亦与文徵明交善。 他一生用心诗文书画,兼擅篆刻,放意山水,才高志远,于诸方面都取得了较高成就,...

苏轼书法到底好在哪里?

苏轼的书法于二王后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其字丰满肥润,跌宕多姿。笔墨寓意深刻,透露出深厚的文人学养。苏轼书法还表达了强烈、深刻而含蕴丰富的意境。在营造意境的同时又能将线条与文辞完美地结合起来。苏书追求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冲和淡远、自然萧散的风格,其书法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苏轼书法作为“宋四大家”之首,其成就十分显著。苏书从“二王”、颜真卿、柳...

气韵柔逸、笔墨苍润:评高克恭山水画艺术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在其统治的97年间,不仅征服了中原以及江南地区,甚至控制了整个西亚地区,有效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出身贵族的高克恭是元代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声誉卓著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见元人邓文原写的《故大中大夫刑部尚书高公行状》。后来,《新元史》卷的《高克恭传》以及白寿彝先生撰写的《回族人物...

国画艺术中的雅与俗浅谈

国画是一门伟大的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已经在中华大地绵延千年,经久不息。历经几千年的变化、发展,融合了众多学派,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书画体系,也成了雅俗共赏的珍贵艺术。 那国画艺术何谓雅与俗呢? 我们说的雅,并不是在咖啡厅喝咖啡,听着西式小提琴的浪漫。雅,正也。是什么意思呢?从国画立意上说,至少要有文人的傲骨,清高及一点情趣。有了这点精神,才能谈到雅。 ...

沈周文徵明徐悲鸿,他们都爱“吸猫”

沈周《写生册》中的猫 猫是人类最亲密的宠物之一。2002年,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国际猫咪日。中国人饲养家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江苏的地域文化和文物遗存中,也能找到很多“喵星人”的身影。 全长3800多米的山塘街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著名景点,每隔一段距离,人们都能在横跨山塘河的七座古桥的北堍找到一只可爱的狸猫雕像,这就是著名的“山...

鼓虽石制音犹响—春秋战国中后期书法

    商和西周时期己有石刻文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字数较多、成系统的石刻文字。最为典型的就是战国的《石鼓文》。    《石鼓文》(图1-7)为战国时代秦国石刻,因其形似鼓状而得名。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石鼓原在天兴(今陕西宝鸡)三峙原,唐初被发现时,即有人制作了拓本。石鼓共有十枚,高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