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历代书法 第3页

怀素大草《千字文》尖锋直入 字势圆劲 体势放纵 意境佳妙 “狂草”

22
怀素大草《千字文》内容为南朝梁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写的《千字文》。怀素 “中年时期” 的作品,大约写于 767 年(怀素 30 岁左右),比最新发现的大历三年《千字文》(神迹帖)还要早一年。 怀素书《大草千字文》,明成化六年(1470 年),西安知府余子俊摹刻《大草千字文》于西安碑林。怀素(737–799),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是中国唐...
赞 (0)阅读(46)评论(0)下载

(宋)米芾《临十七帖》“此卷逸少书中龙也。”真草对照甚得原作精髓

16
米芾在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擅长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的程度,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 “宋四家”。《十七帖》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 “书圣” 的杰作,共收录了王羲之的 29 封书信,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其草书风格独特,笔法流畅,气韵生动,...
赞 (0)阅读(27)评论(0)下载

唐 柳公权 楷书《玄秘塔碑》自创 “柳体” “柳河东” “颜筋柳骨”

18
柳公权生平简介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出生于公元 778 年。他历经唐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等七代,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世称 “柳少师”,亦称 “柳河东”。 柳公权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因书法才能被唐穆宗赏识,召入长安,担任右拾遗,补翰林学士之职。他为人刚正不屈,为官清正廉明,历经三朝,始终保持...
赞 (0)阅读(35)评论(0)下载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王羲之七世孙 “永” 字八法广泛传播

21
智永,陈、隋间僧人,名法极,姓王,会稽人,为王羲之七世孙。善书法,尤工草书。闭门习书三十年,以先祖王羲之为宗,在永欣寺阁上潜心研习,成为声名卓著的书法家。智永妙传家法,精力过人,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他的书法高足有智果、辨才、虞世南等人。智永活到百岁乃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书法的至高境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书法遗产。 智永妙传家法,精力过人,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
赞 (0)阅读(28)评论(0)下载

元 赵孟頫《福神观记》“人书俱老,炉火纯青” 的境界 形神兼备

16
赵孟頫作为元代著名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集晋、唐书法之大成,后世将其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 “楷书四大家”。其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书法技艺,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元史本传》评价赵孟頫 “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足见其书法成就之高。在众多书法作品中,《福神观记》作为赵孟頫晚年的一篇碑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
赞 (0)阅读(44)评论(0)下载

(唐)欧阳通楷书《多宝寺道因法师碑》“通笔力劲险,尽得家风。”

19
全称《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并序》,此碑在书法艺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刻立,其规格为螭首龟趺,通高 312 厘米、宽 103 厘米、厚 27 厘米,34 行,满行 73 字,以楷书书写。 由李俨撰文,欧阳通书,常长寿、范素镌刻,多方合作成就了这一书法名碑。 此碑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陈列于西安碑林第二室西侧。它历经岁月流转...
赞 (0)阅读(42)评论(0)下载

(宋)黄庭坚 行书《赠张大同书》长枪大戟般舒展 筋脉尽显 锋芒外露 骨力特健

13
《行书赠张大同书》作为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杰出之作,书于元符三年(1100 年)正月,纸本,大行楷书,45 行 172 字,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宋哲宗绍圣四年,新党得势,东坡贬岭南,黄庭坚也因修《神宗实录》被指落 “不实” 之罪,被贬黔南。此时的黄庭坚体衰多病,精神压抑,“心腹中蓠芥,如怀瓦石”。 外甥雅州张大同治任将归,因其有意于古文,特来...
赞 (0)阅读(42)评论(0)下载

(唐)褚遂良 小楷千字文等(垂裕阁法帖)“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22
一、垂裕阁法帖的魅力 《垂裕阁法帖》作为唐代书法的瑰宝,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部法帖收录了褚遂良、陆柬之、薛稷、李靖、孙过庭等众多书法大家的墨迹,宛如一座璀璨的书法宝库。 其中,褚遂良的作品在法帖中尤为突出。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钱塘人,祖籍阳翟。他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 “初唐四大家”。《唐人书评》中对褚遂良的字赞誉有加...
赞 (0)阅读(35)评论(0)下载

(唐)柳公权 行书《兰亭诗》(兰亭八柱第四) 笔力遒逸 郁勃顿挫 意态烂漫 干笔、湿墨多韵趣

20
一、柳公权与《兰亭诗》的渊源 柳公权,唐朝官员、书法家、诗人,出生于士族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诗文教育。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自创 “柳体”,以骨力劲健著称。 《兰亭诗》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 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人在浙江绍兴兰亭集会时与会者所赋的 37 首诗及诗序。柳公权所书《兰亭诗》,从书法主...
赞 (1)阅读(40)评论(0)下载

(唐)虞世南《临兰亭贴》真迹(兰亭八柱第一) 笔意温润,骨力遒媚

22
一、虞世南与兰亭帖的渊源 虞世南,字伯施,浙江余姚人,唐朝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在书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 “初唐四大家”。 虞世南的书法与王羲之渊源极深。他曾得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真传,智永和尚作为王羲之的后人,对王羲之书法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虞世南拜智永为师,深入研习王羲之书法风格,其书法作品可称是直接魏晋人风韵。 虞世南...
赞 (1)阅读(84)评论(2)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