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历代书法 第3页

(明)文征明 行书《咏花诗》超脱世俗、孤高自守的心境

7
文征明的《咏花诗》创作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此时他已达 86 岁的高龄。从时代的大背景来看,明代中期文化氛围呈现出多元且繁荣的态势。在思想领域,心学逐渐兴起,对传统的程朱理学产生了一定冲击,人们的思想更加注重内心的感悟与个性的抒发,这种思潮也影响到了文学艺术创作,使得作品在表意抒情上更为细腻且多元。 社会环境方面,江南地区作为当时的经济重心,工商...
赞 (0)阅读(411)浏览/下载

晋 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兰亭八柱第三

22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三月初三,正值上巳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当时人们到水边洗濯、清除污垢、祓除不祥的日子。时任会稽内史的右军将军、大书法家王羲之,召集了筑室东土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 42 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诗词会,也就是著名的 “兰亭雅集”。 当时参与兰亭雅集的人物众多,皆是一时之俊彦,像谢安、孙绰、郗昙、王凝之等都在...
赞 (0)阅读(357)浏览/下载

(宋)黄庭坚 草书《公以道安帖》翩翩欲飞而意气虚和,非若寻常务以欹侧取势者也

5
《公以道安帖》约元祐初(1086 年)作于京师开封。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黄山谷。出于苏轼门下,与张来、秦观、晁补之并称为 “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 “苏黄”。 黄庭坚生于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1105 年),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人。他自小聪颖,五岁读《五经》且能背诵如流,七岁能赋诗。少年时随舅父李常赴淮南游学,...
赞 (0)阅读(346)浏览/下载

(明)文征明《兰亭序》真迹 魏晋神韵 中庸虚和之道 “神似” 境界

8
文征明,原名壁,字征明,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人。生于成化六年(公元 1470 年)十一月六日。文征明的父亲文林曾做过永嘉知县,后升任温州太守,文征明三岁便随家去了温州。他开蒙极晚,七岁才能站立,十一岁方能清晰开口说话,此后就读私塾。文征明学文于吴宽,学画于沈周,书法学李应祯,在诗文、绘画、书法等领域皆取得很高成就。在诗文上...
赞 (0)阅读(424)浏览/下载

(宋)苏轼 行书《杜甫桤木诗卷帖》“要使其光清而不浮,湛湛如小儿目睛”

6
此帖又称《书杜工部桤木诗卷帖》,为澄心堂纸本,墨迹,十九行,一百五十九字。原藏于台北兰千山馆,现寄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前面部分是苏轼书写的杜甫关于桤木的诗,全诗共七行五十六字。苏轼所书杜甫桤木诗全文为:“背郭堂成荫白茆,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下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此诗描绘了草堂建成后的景象...
赞 (0)阅读(332)浏览/下载

(明)董其昌 草书《临冠军帖》“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8
董其昌在书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明代中后期的大书法家、画家,其作品以清秀、俊逸、刚劲、简约而著称,对后世书法和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董其昌的草书临作更是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他遍临古帖,一生不辍,其草书临冠军帖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墨色丰富,淡而不薄、枯而不浮,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 董其昌出生于 1555 年,松江华亭(今上海...
赞 (0)阅读(381)浏览/下载

(宋)米芾 草书《吴江舟中诗卷》痛快淋漓与清古从容的融合 枯笔疏行、欹侧随意的技巧运用

15
《吴江舟中诗卷》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晚年力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此卷不仅展现了米芾高超的书法技艺,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后人研究北宋时期的书法艺术、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从艺术价值方面来看,《吴江舟中诗卷》的书法风格独特,既有中年书风的痛快淋漓,又有晚年老道的清古从容。米芾在书写过程中,运用枯笔...
赞 (0)阅读(322)浏览/下载

怀素大草《千字文》尖锋直入 字势圆劲 体势放纵 意境佳妙 “狂草”

22
怀素大草《千字文》内容为南朝梁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写的《千字文》。怀素 “中年时期” 的作品,大约写于 767 年(怀素 30 岁左右),比最新发现的大历三年《千字文》(神迹帖)还要早一年。 怀素书《大草千字文》,明成化六年(1470 年),西安知府余子俊摹刻《大草千字文》于西安碑林。怀素(737–799),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是中国唐...
赞 (0)阅读(498)浏览/下载

(宋)米芾《临十七帖》“此卷逸少书中龙也。”真草对照甚得原作精髓

16
米芾在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擅长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的程度,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 “宋四家”。《十七帖》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 “书圣” 的杰作,共收录了王羲之的 29 封书信,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其草书风格独特,笔法流畅,气韵生动,...
赞 (0)阅读(419)浏览/下载

唐 柳公权 楷书《玄秘塔碑》自创 “柳体” “柳河东” “颜筋柳骨”

18
柳公权生平简介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出生于公元 778 年。他历经唐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等七代,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世称 “柳少师”,亦称 “柳河东”。 柳公权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因书法才能被唐穆宗赏识,召入长安,担任右拾遗,补翰林学士之职。他为人刚正不屈,为官清正廉明,历经三朝,始终保持...
赞 (0)阅读(297)浏览/下载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王羲之七世孙 “永” 字八法广泛传播

21
智永,陈、隋间僧人,名法极,姓王,会稽人,为王羲之七世孙。善书法,尤工草书。闭门习书三十年,以先祖王羲之为宗,在永欣寺阁上潜心研习,成为声名卓著的书法家。智永妙传家法,精力过人,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他的书法高足有智果、辨才、虞世南等人。智永活到百岁乃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书法的至高境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书法遗产。 智永妙传家法,精力过人,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
赞 (0)阅读(322)浏览/下载

元 赵孟頫《福神观记》“人书俱老,炉火纯青” 的境界 形神兼备

16
赵孟頫作为元代著名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集晋、唐书法之大成,后世将其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 “楷书四大家”。其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书法技艺,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元史本传》评价赵孟頫 “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足见其书法成就之高。在众多书法作品中,《福神观记》作为赵孟頫晚年的一篇碑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

(唐)欧阳通楷书《多宝寺道因法师碑》“通笔力劲险,尽得家风。”

19
全称《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并序》,此碑在书法艺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刻立,其规格为螭首龟趺,通高 312 厘米、宽 103 厘米、厚 27 厘米,34 行,满行 73 字,以楷书书写。 由李俨撰文,欧阳通书,常长寿、范素镌刻,多方合作成就了这一书法名碑。 此碑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陈列于西安碑林第二室西侧。它历经岁月流转...
赞 (0)阅读(562)浏览/下载

(宋)黄庭坚 行书《赠张大同书》长枪大戟般舒展 筋脉尽显 锋芒外露 骨力特健

13
《行书赠张大同书》作为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杰出之作,书于元符三年(1100 年)正月,纸本,大行楷书,45 行 172 字,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宋哲宗绍圣四年,新党得势,东坡贬岭南,黄庭坚也因修《神宗实录》被指落 “不实” 之罪,被贬黔南。此时的黄庭坚体衰多病,精神压抑,“心腹中蓠芥,如怀瓦石”。 外甥雅州张大同治任将归,因其有意于古文,特来...
赞 (0)阅读(389)浏览/下载

(唐)褚遂良 小楷千字文等(垂裕阁法帖)“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22
一、垂裕阁法帖的魅力 《垂裕阁法帖》作为唐代书法的瑰宝,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部法帖收录了褚遂良、陆柬之、薛稷、李靖、孙过庭等众多书法大家的墨迹,宛如一座璀璨的书法宝库。 其中,褚遂良的作品在法帖中尤为突出。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钱塘人,祖籍阳翟。他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 “初唐四大家”。《唐人书评》中对褚遂良的字赞誉有加...
赞 (0)阅读(410)浏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