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下方下载。

《诸上座帖》是宋黄庭坚为友人李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全文系佛家禅语。

卷前后及隔水上钤宋“内府书印”、“绍兴”、“悦生”,元“危素私印”,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清孙承泽、王鸿绪,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此帖初藏南宋高宗内府,后归贾似道,明代递藏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处,清初藏孙承泽砚山斋,后归王鸿绪,乾隆时收入内府,至清末流出宫外,为张伯驹先生所得,后捐献给国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结构

《诸上座帖》的单个字形,大多是一种“辐射式”的结构,中间收紧,长笔四展。字形的欹侧变化丰富,不受传统笔法结构的羁束,相同的字千变万化。多用逆笔,取逆势,顿挫感强烈。

1.长笔四展的“辐射”

虽然是长横长竖、大撇大捺,但每个字的中间似乎都有一个圆心。有些字笔画故意缩短上收,“展蹙” 对比明显,长笔短画,多姿多态。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1张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2张

2.相同的字千变万化

七组“执着” ,用笔轻重徐疾枯润相间,结体纵横圆转,欹侧取势,大小错落。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3张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4张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5张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6张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7张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8张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9张

3.多用逆笔,取逆势

表现为三种方式:一是逆起;二是逆接;三是顿挫。

“逆起”的单字有很多,整列突出首字,一字管领数字也是《诸上座帖》的一大特点,如“执着什么为”“谛著些子精”“复执著理”等。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10张 “执着什么为”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11张 “谛著些子精”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12张 “复执著理”

“逆接” 表现为笔笔另起,与通常的顺带写法迥然不同,如“不”字的左边三点。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13张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14张

“不”,左三点均笔笔另起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15张

“藉少智”,“智”字穿入上字所留的空白

“顿挫”,即逆势反复出现,形成顿挫感。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16张

“且”,左竖有明显的逆折顿挫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17张

“样故”的捺脚,即“战掣”之笔

章法

《诸上座帖》的章法特点,表现为1.虚实相生;2.连断多变;3.错落有致;4.聚散有变;5.穿插出人意料;6.颠倒中求平正;7.对比中形成开阖;8.伸缩变化明显。

1.虚实相生

通过字形的大小、点画的展蹙或其他方式有意使一行中的某个字或一字中的某一笔显得特别“抢眼”。如“著色执著”的“执”字。有时又将“引带”变实。如“”落始得”三字的连笔的实化。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18张

“著色执著”,“执”字是“句眼”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19张

“”落始得”,三字的连笔,将虚化实

2.连断多变

连断处理多变,有时当断而连,有时当连而断。 或笔断而意连,或意脉和用笔完全断裂。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20张 “祖师”

“祖”字末笔当连而断,笔断意连;

“祖”、“师”二字之间当断而连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21张 “方答知”

“方”前缀笔的当连而断,“方”、

“答”、“知”三字之间的当断而连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22张

“处”,前缀笔当连而断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23张

“山僧”,当断而连

3. 错落有致

错落有致,具有韵律美。 行列无定规,大小无定矩,在摆荡中穿插,于惊险中求稳妥,星罗棋布,出人意料。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24张 “么生执若是”

中间恣意摆宕甚至逸出,

首尾两字在同一直线上。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25张 “其古圣所见诸境”

“其”、“诸”遥相呼应,

“古圣所见”、“境”相呼应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26张 “别无亲于亲处”

“无”、“于”、“处”相呼应,

“别”、“亲”、“亲”相呼应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27张

“会得诸圣总持”

“总持”与“会得诸圣”之间陡转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28张

“解处莫是于”结尾“于”字旁掷

4. 聚散有变

或聚字成组,或单字散置。聚字分组时,行分三个单元,或两字一组,或三字一组。往往以散破聚,以聚救散,聚有时也表现为整行的连绵。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29张

“伊分中——便点”

节奏与五言诗的“三——二”式完全合拍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30张 “么——决定——非此道”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31张 “过无过说么”无任何连带,字字独立。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32张 “莫错会好既不恁”无任何连带,字字独立。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33张 “佛诸答识知”,毫无次序可循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34张 “取诸上座傍家”,先散后聚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35张 “好莫未会得莫道”,先散后聚

5. 穿插出人意料

黄庭坚在笔画穿插的变化上,学古而不泥于古,往往出人意料。 如“也”字,两竖从横画中有意留出的虚处插入; “审”字,一竖从有意留出的虚处插入; “伊分中”三字通过缩紧穿插聚成一团 ,最后“中”字的末笔一泻而下使人的紧张感瞬间消除。

“也”,两竖从横画中有意留出的虚处插入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36张 “审”,一竖从有意留出的虚处插入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37张 “伊分中”缩紧,“中”字的末笔一泻而下

6.颠倒中求平正

颠倒,有两种表现,一为点画偏旁的倾倒。 如“藉”字第十一画,本为竖画,却写成倒收的点; “是”字的末笔写成一横卧的挑。 二为字组重心倾倒,如“解处莫是于” ,前四字整体呈倾倒之势,末尾“于”字救应,整体效果不失为正。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38张 “藉”字第十一画,写成倒收的点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39张 “是”,首笔写成一横卧的挑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40张

“审”,重心倾倒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41张

“解处莫是于” ,前四字倾倒,“于”字救应

7. 对比中形成开阖

一种是单字之内的开阖,如“复”字与“别”字; 另一种是字间或行间的开阖。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42张

“复”,左右分开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43张

“别”,起笔与接笔的遥相呼应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44张 “眼始得古人道一切”

8. 伸缩变化明显

短点是缩,长线为伸。 如“仁”字写成四点便是缩的绝佳例证,“人”字则是“伸”的典型代表,可以说是展尽笔势,用尽笔力。

“仁”,写成四点——缩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45张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46张

“人”,展尽笔势——“伸”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卷》全卷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名人名家 第47张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合作伙伴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黄庭坚草书的神变化

评论

6+9=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