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是由明代张居正等人编纂的一部重要史书,其明内府刻本更是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献价值。
一、编纂背景与过程
《大明会典》的编纂始于弘治十年(1497年),旨在系统整理和总结明代的典章制度。此后,历经正德、嘉靖、万历等朝的不断增补和修订。
万历年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相对稳定以及张居正改革的推进,重修《大明会典》成为必然之势。万历四年(1576年),明神宗朱翊钧敕命张居正为总裁,正式启动重修工作。
万历《大明会典》的编纂自万历四年(1573年)七月至万历十五年(1587年),历时11年之久。
在编纂过程中,张居正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他以内阁首辅的身份出任总裁官,亲自督率各纂修官员,悉心考究,务求诸司一体,前后相贯。
二、内容与结构
《大明会典》是一部专述明代典章制度的典制体史书,囊括了明代众多的典制和法令,具有行政法典的性质。
万历重修本增补了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至万历十三年(1585年)间各部院寺监衙署事例,共计228卷。
其内容广泛涉及国家各项制度的建设、州县的设立、礼文制度、车旗服色等社会各个领域,几乎囊括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万历《大明会典》以六部为纲,全面叙述明代的典章制度。首卷为宗人府,其下依六部、都察院、六科与各寺、府、监、司等为序,共计文职衙门226卷。
另编录武职衙门2卷,分叙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等22卫,各武职之下多系有田土、户口、驻军、粮饷等详细统计数据。
三、版本与价值
明内府刻本作为《大明会典》的官方版本,其印刷质量上乘,装帧华美大方,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
今存《大明会典》有内容简繁不同的两种版本,一般称引的《明会典》多指万历本而言。其版本通用的为万有文库本以及1976年台湾的影印本等。
《大明会典》不仅是研究明代典章制度、行政法规、运行机制、管理细则等领域的重要原始资料,也是了解明代社会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献。
该书一经刊出便被朝野上下奉为“国朝典制”之圭臬,对于后世研究明代历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四、特点与影响
《大明会典》由官方主持编修,皇帝亲自任命组建专班,以内阁大学士领衔督导,确保了其权威性和系统性。
全书资料来源权威,均调取于当时各部院寺监与地方往来的官方文书、档案文件等第一手文献。
该书不仅记录了大量现行的行政律令、规章制度,还保留了大量前朝无所不包的“祖宗成法”“先帝诏谕”等历史文献资料。
《大明会典》的编纂和刊行对于巩固明王朝的统治、规范国家行政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书所创设的“会典体”体例为清代所沿袭并发展完善,形成了蔚为大观的“会典体”政书门类。
在学术研究领域,《大明会典》也是学者们研究明代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