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转存/下载全站高清资源(历代国画、书法、古籍): |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扫码关注墨韵书香微信公众号
|
夸克网盘 |
发送“KK”获取提取码 |
下载 |
百度网盘 |
发送“BD”获取提取码 |
下载 |
UC网盘 |
发送“UC”获取提取码 |
下载 |
一、《五牛图》的传奇身世
(一)历史传承之路
《五牛图》自唐代韩滉创作以来,便开启了其传奇的历史传承之路。韩滉以其精湛的画技,将五头形态各异的牛生动地呈现在纸上。此画诞生后,便成为收藏的热点。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先后流入多位艺术家和帝王之手。宋徽宗赵佶曾题词签字,虽然后来这些痕迹因后人挖割而不复存在,但 “睿思东阁”“绍兴” 等南宋宫廷印记表明了它的沧桑身世。靖康之乱时,宋高宗赵构仓皇南逃之际也不忘携此画南渡。元初,《五牛图》为赵伯昂所得,后落入赵孟頫之手,赵孟頫如获至宝,留下 “五牛神气磊落,希世明笔也” 的题跋。到了明代,又陆续到过收藏家项元汴、画家宋荦的手中。清代乾隆皇帝广召天下珍宝,《五牛图》被征召入宫,深得乾隆喜爱,他多次命大臣在卷后题跋。然而,清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五牛图》被劫出国外,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海外漂泊。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它在香港露面,最终在各方努力下回归祖国。
(二)艰难修复历程
当《五牛图》历经波折回到祖国时,其状况令人痛心。画体本身出现多处漏洞破损,高达 500 余处,遍布洞蚀与霉斑,画中五头牛的身上有多处拙劣的补纸迹象,接笔部分变色、褪色,画心处还有明显空壳。1977 年 1 月 28 日,《五牛图》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由专家孙承枝主持修复。孙先生已近七十高龄,他每天拿着放大镜,对画卷反复查看,仔细研究画卷的破损程度,最终精心制作出了一套详细的修复方案。首先进行清洗,利用排笔饱蘸热水的方式,对画面反复刷洗,令纸色、墨彩、印鉴、题跋焕然一新。接着揭纸,这一步十分小心,孙先生先用镊子轻轻揭纸,后又用湿润的中指反复揉搓,最终将画心分离出来。然后是 “补纸”,面对 500 多个破洞,孙先生仔细琢磨每一处洞口的边缘、大小、形状,并找来相应的纸张进行裁剪缀合。最后进行上色与裱装,调和色彩,根据原画风格进行上色,裱装镶嵌。经过八个多月的精心修补,《五牛图》终于修复完成,验收的专家组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画在补配处全色及接笔不露丝毫痕迹,与原画保持了统一。如今,《五牛图》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了故宫的镇馆之宝之一。
二、韩滉与《五牛图》
(一)韩滉其人
韩滉出身贵胄豪族,父亲韩休乃唐代名臣。然而,韩滉生活却极为朴素,不事奢华。他亲历 “安史之乱”,见证了社会的动荡与百姓的疾苦。这段特殊的经历,让他对生活有着更为深刻的感悟。韩滉官至宰相,在政治上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同时,他以动物画见长,尤其擅长描绘牛马等动物。他对动物的观察细致入微,能够生动地刻画牛马的自然形态,这源于他在地方任职时与百姓的接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二)创作背景与意图
韩滉在政务之余,常常到郊外写生,观察自然万物。在与百姓的接触中,他深刻体会到牛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一次郊外之行,他看到了五头形态各异的牛,有的在吃草,有的在漫步,有的在休息,这一场景深深触动了他。回到家中,韩滉凭借着记忆和精湛的画技,创作了《五牛图》。这幅作品可能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和人生隐喻。在政治方面,牛在唐朝被视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韩滉通过描绘五头牛,可能是想表达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对国家稳定和繁荣的期望。从人生隐喻的角度来看,五头牛分别代表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状态。第一头牛悠闲自在,可能代表着人生的起步阶段,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第二头牛昂首阔步,象征着事业上的如鱼得水;第三头牛沉稳端庄,寓意着人到中年的积淀思考;第四头牛俏皮活泼,或许是对事业的自信回望;第五头牛戴着缰绳,眼神倔强,象征着对命运的不甘反抗。
(三)绘画技艺与特色
《五牛图》中,韩滉用粗斫线条勾勒牛身表皮质感,展现出牛皮的厚实与韧性。墨线的运用更是精妙,通过浓淡变化表现出牛的肌理变化。例如,在表现牛的骨骼转折和筋肉缠裹时,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力。牛头部与口鼻处的根根细毛,更是笔笔入微,尽显画家的高超技艺。画中的五头牛各具特色,形态各异。第一头牛为棕色老牛,口中咀嚼,歪脑蹭痒于野酸枣刺边,尽显惬意之态;第二头牛为黑白杂花牛,体型壮硕,昂首摇尾,步伐稳重;第三头牛为深赭色老牛,端端正正立于画卷中央,老态龙钟却眼神炯炯有神;第四头牛为黄牛,身躯庞大,牛角坚硬,俏皮吐舌,回首而顾;第五头牛为套着缰绳之黄牛,体态丰厚,若有所思,眼神中流露出倔强不屈之性格。
三、《五牛图》的艺术价值
(一)画牛技艺巅峰
韩滉的《五牛图》被历代画论赞誉,代表着时人画牛技艺的巅峰。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评价他画 “牛羊最佳”,宋代《宣和画谱》亦称韩滉 “其画人物牛马尤工。昔人以谓牛马目前近习,状最难似。滉落笔绝人,然世罕得。”《五牛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唐代雄浑大气的时代性格。画中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韩滉用较粗而略有顿挫的线条,来表现牛皮之厚实与韧性,浓墨与坚挺之笔法则表现出牛角与牛蹄之坚硬。牛口鼻处之绒毛,细致入微,对牛眼睫毛之描绘,起到 “点睛” 之神奇效果。只有对牛之生活习性与神态等了如指掌,才有可能勾勒出如此传神之形象。
(二)丰富的寓意内涵
《五牛图》蕴含着丰富的寓意。首先,乾隆皇帝在画中题诗隐含了 “丙吉问牛” 之典故。西汉时期丞相丙吉外出办事,对大街上打架斗殴之事毫不在乎,却对农夫赶牛前行而牛步履蹒跚之情况很关注,因为这反映出天气之异常,从而对庄稼收成有影响。这体现了韩滉对民生的关注。其次,民间对《五牛图》有多种解读,如金木水火土五行说、仁义礼智信五德说、福禄寿喜财五福说等。《五牛图》不单画出了牛之温顺与坚毅,更隐喻了人生之各个阶段。从胸怀大志之人生启程,到事业上之如鱼得水,再到人到中年之积淀思考,过渡到对事业之自信回望,最后是对命运之不甘反抗。韩滉通过这幅画,传达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稳定、繁荣的期望。
四、田园诗意的体现
(一)摒弃背景聚焦牛
在韩滉的《五牛图》中,画家摒弃了背景山水的描绘,将观者的注意力完全聚焦于牛之本体。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牛所带来的田园之美。没有了山水的衬托,五头牛仿佛从田园中走出,直接呈现在观者面前。每一头牛都各具特色,或动或静,或侧或正,它们的神态和动作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韩滉用粗斫的线条勾勒出牛身表皮质感,使用层层墨线表现牛身上肌理的变化,使牛显得更加真实而生动。这种对牛的细致刻画,让人们仿佛能感受到牛在田园中的生活状态,它们或悠闲地吃草,或静静地站立,或调皮地嬉戏,充满了田园的宁静与和谐。
(二)与后世作品对比
李可染等画家的牛画作品与韩滉的《五牛图》在田园诗意的体现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李可染擅长画牛,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活情趣和田园诗意。他笔下的牛,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的牧童悠然自得,与牛共舞于山水之间。李可染以牛为主题的作品,如《牧牛图》《杨柳青青牧春牛》等,展现了江南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场景。与《五牛图》不同的是,李可染的作品中常常有山水和牧童的衬托,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然而,两者都通过对牛的描绘,传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在不同时期,牛画中田园诗意的体现也有所发展。在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以其雄浑大气的时代性格和对牛的生动刻画,展现了唐代田园生活的一面。到了宋元时期,牛的形象与诗意的文人画深度融合,增添了恬静、悠远的田园气息。如南宋阎次平的《四季牧牛图》,在淋漓树石之间烘托出穿越四时的牛,开拓了这一画题的审美范畴。到了近现代,李可染等画家的牛画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艺术元素和个人风格,创造出一派清新温婉的田园意境。
总之,从韩滉的《五牛图》到后世画家的牛画作品,田园诗意在不同时期的牛画中得到了不断的体现和发展。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牛的形态之美,更传达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五、《五牛图》的影响与意义
(一)画家情感与民生关注的传递
《五牛图》作为画家韩滉的杰作,无疑是其情感的真实展现。观众透过这幅画作,能够深刻感受到韩滉对 “民生多艰” 的关注。在那个时代,牛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韩滉通过细腻地描绘五头牛的不同形态和神情,传达出对百姓劳作的尊重以及对他们生活困境的关切。这种关注民生的情感,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依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也提醒着我们时刻关注社会中那些辛勤劳作的人们。
(二)牛的宝贵精神的传承
《五牛图》让我们学习到牛身上具备的朴实无华、善良忠诚的宝贵精神。牛在农耕文明中默默奉献,一生勤劳踏实,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画中的五头牛,或悠闲自在,或倔强不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都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品质。这种朴实无华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低调务实的态度,不追求虚荣和奢华,而是脚踏实地地去努力奋斗。善良忠诚的品质则提醒我们要对他人怀有善意,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保持忠诚。在当今社会,这些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对后世绘画艺术的深远影响
《五牛图》对后世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画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韩滉用粗斫线条勾勒牛身表皮质感,用浓淡变化的墨线表现牛的肌理变化,以及对牛眼睫毛等细节的细腻描绘,都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这种对动物形态的精准把握和生动刻画,成为后世动物画创作的典范。同时,《五牛图》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和政治智慧,也启发了后世画家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思想内涵。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借鉴了《五牛图》的表现手法和寓意,不断推陈出新,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五牛图》不仅是一幅艺术珍品,更是一部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情感的重要作品。它的影响与意义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持续地为后人带来启示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