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一、画作概况 《听琴图》是一幅绢本设色工笔人物画,由宋徽宗赵佶所作。此画完成于政和七年,其画面布局生动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幅画的尺寸虽未有确切记载,但从流传至今的版本中可以看出,其画面空间安排得恰到好处。画面中,人物形象与细节刻画入微。弹琴者身着道袍,神情专注,仿佛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旁边的听众们也各具神态,有的微微低头,似乎在沉思;有的则仰首远望,仿...
23一、画卷概述 《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纸本墨笔之作。此画卷生动地展现了维摩向文殊师利宣扬佛教大乘教义的情景。 画卷中,维摩坐于榻上,面目清癯,风度文雅。他虽面带病容,却精神矍铄,以手作势,仿佛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深奥的佛教教义。对面坐着的文殊菩萨,相貌端庄,雍容自在。她脚踩莲花,双手合十,静静地倾听维摩的讲话,对其说法心悦诚服。 四周...
15一、《班马异同》的前世今生 《班马异同》作为一部对《史记》与《汉书》作对比研究的著述,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丰富的版本流传。其中,明永乐刊本和万历刊本尤为著名。 明永乐刊本的出现,为这部著作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下,它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印刷质量和装帧设计,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出版水平。 万历刊本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这个版本可能在内容上进...
5《公以道安帖》约元祐初(1086 年)作于京师开封。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黄山谷。出于苏轼门下,与张来、秦观、晁补之并称为 “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 “苏黄”。 黄庭坚生于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1105 年),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人。他自小聪颖,五岁读《五经》且能背诵如流,七岁能赋诗。少年时随舅父李常赴淮南游学,...
17一、马远与《春雨富士图卷》的初见 马远,南宋绘画大师,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 马远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 “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
18一、画作背景与画家生平 赵令穰,身为宋太祖赵匡胤五世孙,其身份在绘画领域赋予了他独特的视角与创作背景。作为皇族成员,赵令穰自幼便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他幼时即爱书画,且富于文学修养,家藏晋唐以来法书名画,这为他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画家文人时相往来的经历,进一步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赵佶(宋徽宗)为端王时亦与他交游,切磋画艺,可见其在当时艺术圈中的地位...
6此帖又称《书杜工部桤木诗卷帖》,为澄心堂纸本,墨迹,十九行,一百五十九字。原藏于台北兰千山馆,现寄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前面部分是苏轼书写的杜甫关于桤木的诗,全诗共七行五十六字。苏轼所书杜甫桤木诗全文为:“背郭堂成荫白茆,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下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此诗描绘了草堂建成后的景象...
15《吴江舟中诗卷》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晚年力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此卷不仅展现了米芾高超的书法技艺,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后人研究北宋时期的书法艺术、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从艺术价值方面来看,《吴江舟中诗卷》的书法风格独特,既有中年书风的痛快淋漓,又有晚年老道的清古从容。米芾在书写过程中,运用枯笔...
20一、画作的传奇身世 《溪山雪意图卷》的身世可谓充满传奇色彩。此画最初被认为是北宋画家高克明所作,其创作背景反映出画家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独特的艺术追求。高克明的山水画创作大多从实地观察中获取素材,经过深思熟虑和苦心经营,采撷诸家之美,自成一格。 这幅画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多位名人收藏。从明朝的朱棡(1358 年 12 月 18 日-1398 年 4 月 22 日...
14一、暮归图的神秘面纱 《暮归图》作为宋代杨柳的杰作,如今安静地躺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魅力。这幅绢本设色的作品尺寸为 44x92cm,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艺术气息。 画面描绘的是江南新春傍晚的景色,几棵杨柳垂条,仿佛是大自然的舞者,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它们掩映着溪桥田野,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宁静与诗意。远处山峦淹没在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