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籍里的大汉风云跟大家讲讲一部明朝的古籍——《汉诏疏》,它的编者是陈衎。这部明朝印的《汉诏疏》可是研究汉朝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们既记录了历史的变化,又给后人提供了特别宝贵的资料。《汉诏疏》作为其中比较突出的一部,靠着它独特的内容把很多学者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成了了解那个辉煌时代的重要途径。 陈衎名磐生是明末福建非常著名的诗人及藏书家。他虽屡次考试都未考中,但在...
7刘向着笔:时代孕育的思想结晶西汉的时候,社会经历了像风云那样的变化,不过文化却展现出很旺盛的发展态势。刘向在这当中,靠着他深厚的学问,还有对世间事情的了解,下定决心编写一部可以启发人思想,并且把美好品德传承下去的书。他广罗先秦至汉初的各类典籍,采撷其中的嘉言懿行、哲理故事,加以整理汇编,于是乎,《說苑》应运而生。 刘向一生都在致力于文化的传承,这部作品,更是...
19印谱传奇:从万历年间走来古籍那浩瀚星海中,印谱为一种极为独特的形式,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万历年间,社会经济那叫一个极为繁荣,文化艺术也在快速地发展着。那时的人们开始对秦汉时期的印章进行收集、欣赏还会模仿着去刻制它们。接着呢把这些印章整理编辑成一本册子,就形成了印谱,这种风尚慢慢就流行开了。 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下,程远这位来自江苏无锡、痴迷于印学且擅长摹...
12历史上众多文人雅士投身于《四川总志》修纂以笔为刃,镌刻巴蜀印记。明代状元杨慎,这学问很渊博,又历经诸多艰难困苦的四川才子,在嘉靖年间,被四川巡抚邀请,参与了“总志”的编纂工作。他半生辗转,从京师朝堂到云南戍边,对故土眷恋愈深。修志于他,是漂泊游子对家乡文化的反哺,即便身处困境,仍凭借深厚学养与对巴蜀的挚爱,广搜典籍、走访故地,力求还原家乡的山川脉络、人文轶事...
24一初闻《蜀典》之奇引人入胜探源起在一个慢悠悠的下午,我像平常那样在旧书摊里溜达,手指头轻轻拂过一本本有着岁月痕迹的书。没留神一本叫《蜀典》的古籍映入眼帘,它那朴实又简单的装帧,微微有些发黄的书页,好像在悄悄说着过去的事,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慢慢翻开书页,那些关于巴蜀之地的神秘记载,就跟一扇通向历史深处的门似的,让我急不可耐地想深入去探究。 《蜀典》是清...
12崇祯那个时候,社会特别不稳定,到处都在打仗。这种情况让书的刻印遇到了好多困难,能在那样的环境里保存下来的刻本数量真的很少。皇明大事记五十卷的崇祯刻本就跟特别稀罕的东西一样,它带着那个时代留下来的痕迹,也见证了历史经历的沧桑变化。朱国祯名文宁别号平涵,为浙江乌程人,生于1558年,卒于1632年。自幼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家族中成长,家族长辈喜研历史,年少时史学种子...
20《西湖游览志》是明代田汝成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多纪湖山之胜,内容涵盖了西湖总叙、孤山三堤胜迹、南山胜迹、北山胜迹等多个方面。 从内容上看,它以记山川地理为主,对西湖及周边地区进行了极为详细的描述。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还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内容。例如,对西湖周边的名胜古迹,书中不仅记载了其地理位置和景观特色,还详述了其兴废沿革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掌故。 一...
17《四书人物考订补》是明代薛应旂所著,全书共四十卷。分为纪(帝王)三卷、传(臣人)三十七卷。此书在古籍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研究四书人物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薛应旂在董浙学政后罢归,避寇钟山期间,将平生手录古人行迹编为纪传,著成此书。当时,薛应旂深感明代儒生重视时文,而时文以《四书》为重,然而很多人对《四书》所载名氏大都不省其为何如人。他认为见定者可以法古...
17一、《诸史提要》概述 (一)书籍简介 《诸史提要》由南宋钱端礼编纂,清代张英奉敕补纂。全书共十五卷,内容涵盖《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五代史》等诸史之文可资辞藻者,按部采摘汇辑成编。各以一二字句关键词为标题,并加以训释。 钱端礼,字处和,临安人,吴越王俶六世孙,荣国公忱之子。少以恩荫入仕,累官至参知政事,兼权知...
20一、陆游与《南唐书》的渊源 陆游的生平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其高祖陆轸为大中祥符年间进士,祖父陆佃为熙宁年间进士,父亲陆宰为两宋知名藏书家。陆游历经四朝,在朝为官 30 余年,虽仕途坎坷,但始终坚持主张兴兵收复北方。 编撰《南唐书》的背景 陆游曾参加国史、实录的编撰,积累了丰富的史学经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