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 第4页

历代国画

渐江与《山水册》:遗民画家的冷寂山水魂

13
你知道吗?在清代画坛,有一位画家的山水册页,被后世称为 “看一眼就心生寒意” 的神作。他笔下的黄山,石骨嶙峋如刀削,松树孤傲似冰雕,明明是江南山水,却透着一股拒人千里的清冷 —— 这就是渐江的《山水册》,一幅藏着亡国之痛与孤臣之志的绝世珍品。​ 从儒生到僧人的剧变:乱世里的精神逃亡​ 渐江原名江韬,1610 年出生在安徽歙县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饱读儒家经典,...
赞 (18)阅读(325)
历代国画

朱耷与《山水图册》:疯癫笔墨里的亡国孤魂

13
你能想象吗?一幅看似寥寥数笔的山水册页,竟藏着一个皇室后裔的血泪与狂癫。当清代画坛还在追捧精致工细的院体画时,一位剃度为僧的 “疯子” 用颤抖的笔墨,在《山水图册》里画下了满纸孤寂 —— 他就是朱耷,那个把亡国之痛揉进墨汁里的八大山人。​ 从宗室贵胄到疯癫画僧:命运的断崖式坠落​ 朱耷的人生,是被时代硬生生劈成两半的。1626 年,他出生在江西南昌的宁王府,...
赞 (18)阅读(258)
历代书法

王羲之《十七帖》:1166字传世神作,为何被奉为“书中龙象”?——解码中国人的理想审美范式

10
一、引言:一则震惊书坛的 “海外遗珍” 爆料​ 你能想象吗?一件跨越千年的书法瑰宝,竟远渡重洋,静静安放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展柜中,接受着全球艺术爱好者的瞻仰。它,就是被历代书家誉为 “书中龙象” 的王羲之《十七帖》。这部总计 1166 字的草书巨制,由 29 通信札汇编而成,耗时 14 年创作完成,不仅被联合国列为 “世界级文物”,更是中国人理想审美的生动...
赞 (18)阅读(288)
书画知识

100年前这幅“馆阁体”书法,美到骨子里,专家:丝毫不输欧颜柳赵

14
一、百年前的书法传奇:当馆阁体惊艳世人​ (一)一纸惊鸿:被遗忘的楷书巅峰之作​ 在书法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100 多年前的晚清时期,一卷以瓷青笺纸为底、金粉墨汁书写的小楷长卷悄然现世,瞬间震动了整个文人圈。这幅林则徐为上司陶澍祝寿而作的《小楷无量寿经》,历经百年沧桑,即便远渡重洋流落到美国,其字迹依旧熠熠生辉,每一划都像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见过的人无不为...
赞 (6)阅读(297)
历代国画

故宫《孔子像》竟是庄子?南宋画院的千年谜题与马远的「一角」哲学

8
你能想象一幅被故宫珍藏的南宋《孔子像》,竟被学者质疑是庄子的「替身」吗?这幅看似庄严肃穆的绢本古画,背后藏着跨越八百年的艺术悬案,更折射出南宋画院的权力博弈与文人精神的隐秘密码。 一、迷雾中的「圣人」:《孔子像》的真伪罗生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纵 27.7 厘米、横 23.2 厘米的绢本淡设色画,画面中一位老者身着宽袍,拱手而立,前额宽阔如丘,目光深邃似...
赞 (4)阅读(242)
书画知识

米芾20年磨一剑,编出王羲之书诀,竟是书法学习捷径?

19
书法界的惊天爆料:米芾的神秘杰作​ 最近书法界对 “江湖体” 和 “老干体” 的批判声可是一浪高过一浪!很多没深入接触过书法的朋友,估计都被这复杂的术语搞得晕头转向,根本分不清这些书体到底有啥不同。其实,判断一个人的书法是否登堂入室,关键就在于 “笔法”。然而,有没有 “笔法” 这事儿,对于书法圈外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难分辨了,这就是所谓的隔行如隔山呐!书法可...
赞 (4)阅读(154)
历代国画

招凉的仕女、神秘的印章:这幅画吵了 300 年,到底是谁画的?

7
开头:一幅画引发的百年争论 你能想象吗?一幅看似普通的元代仕女图,竟让后世学者为其作者身份吵了整整三百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招凉仕女图》,绢本上朱衫女子回首顾盼的瞬间,不仅定格了 700 年前的夏日风情,更留下无数待解的谜题 —— 画中女子究竟是谁?右下角的 “赵氏子昂” 半印,真的出自元代书画宗师赵孟頫之手吗? 一、基本信息:被时光凝固的夏日 这幅纵 ...
赞 (4)阅读(182)
书画知识

怀素《自叙帖》:从长安酒肆到帝王案头,千年 “癫书” 如何让宋徽宗疯狂?

14
一、惊世爆料:一幅书法竟让皇帝临摹出亿元天价? 你能想象一幅书法作品让皇帝痴迷到亲自临摹,甚至引发千年真伪之争吗?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对唐代僧人怀素的《自叙帖》爱得如痴如醉,不仅在卷首钤上 “宣和”“政和” 皇家印玺,更命人将其摹刻上石。更令人咋舌的是,他临摹的怀素《圣母帖》在 2008 年拍出 1.28 亿港币天价,若原作现世,价值堪称 “书法界的蒙娜丽莎...
赞 (8)阅读(368)
书画知识

学书法的终极追求:从笔墨技艺到生命境界的进阶

10
一、破题:当实用书写退场,书法何为?​ 在这个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键盘与屏幕取代纸笔,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 。“书写” 的意义被重新定义,学书法似乎也脱离了 “写得一手好字” 这样单纯的实用范畴。但当我们拨开表象,深入探寻,就会发现,书法远不止是简单的笔墨技艺,它更是对华夏千年文脉的深情回望,是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里寻找心灵归宿的精神旅程。当我们蘸墨挥...
赞 (4)阅读(96)
书画知识

25年集字成圣教,60岁临帖成神品:唐太宗与赵子昂的书法奇缘

8
一、唐太宗耗时 25 年,集字成就书法巨作​ (一)圣教序的诞生背景​ 贞观年间,大唐盛世,文化繁荣,对外交流频繁。高僧玄奘西行取经,历经十七载,带回大量佛教经典,并在长安潜心翻译。他的这一壮举轰动朝野,唐太宗李世民对玄奘的坚毅与学识钦佩不已,为表彰其功绩,亲撰《大唐三藏圣教序》。此序不仅是对玄奘取经译经的高度赞扬,更是宣扬佛法、彰显大唐文化包容与开放的重要...
赞 (4)阅读(249)
历代国画

李思训(传)《九成避暑图》:一幅画里,藏着千年真假谜和帝王的小心思

9
唐・李思训(传)《九成避暑图》是一幅承载多重历史与艺术密码的青绿山水画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清宫旧藏。画作绢本设色,纵 28.5 厘米,横 31.6 厘米,画面以界画技法描绘了层叠的琼楼玉宇、蜿蜒的溪流瀑布与往来的车马行人,色彩浓丽,金粉勾饰的屋脊与朱红廊柱在青绿山水间交相辉映,展现出典型的 “金碧山水” 风格。尽管落款传为唐代李思训,但经现代考据,其...
赞 (2)阅读(259)
书画知识

学书法学了个寂寞?时间、金钱全搭进去,只剩废纸和迷茫?一文带你看透真相!

8
你是不是也这样?每天雷打不动蘸墨临帖,毛边纸堆成了火葬场,墨汁灌成了护城河,钱包比脸还干净,回头一看写的字还不如幼儿园描红本。时间没了,钱没了,只剩下满纸涂鸦和一双空洞的眼睛 —— 这书法到底是修行还是修行?​ 更糟的是打开手机,刷到的书法老师比外卖小哥还多。这个说 “三天速成瘦金体”,那个喊 “半年入国展”,点开主页不是晒和领导合影就是秀各种烫金证书。想找...
赞 (2)阅读(127)
书画知识

黄庭坚《砥柱铭》:4.368 亿天价背后的书法传奇与文明迁徙

11
黄庭坚有两件书法宝贝被称为 “双璧”,一件在日本,另一件就是咱们今天要说的《砥柱铭》,这东西厉害到什么程度?曾经被日本卖到台湾,后来拍卖的时候,直接拍出了 4.368 亿的天价,刷新了中国书法的拍卖纪录。​ 说起来,《砥柱铭》可是黄庭坚行楷艺术的巅峰之作。它抄录的是唐代魏征的《砥柱铭》,整个卷轴超过 12 米,600 多个字一口气写下来,既有王羲之、王献之的...
赞 (3)阅读(270)
历代国画

范曾《生肖画》欣赏

13
范曾的生肖画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著称,将传统生肖文化与历史人物、文学典故巧妙融合,形成了 “以诗为魂,以书为骨” 的鲜明特色。其生肖画创作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贯穿数十年艺术生涯,既有单幅作品,也有系列手卷,题材涵盖十二生肖,每幅作品均配有书法题跋,诗画相映,寓意深远。 范曾的生肖画创作时间跨度大,如 1996 年绘制的《十二生肖》手卷是...
赞 (3)阅读(163)
名人名家

300 年前书坛第一奇人:启功毕生膜拜,齐白石早年竟靠学他练字

15
一、引言:三百年书坛巅峰,为何让两代大师倾倒? 在清代书坛的星空中,有一颗璀璨巨星,他的书法被赞为 “300 年第一”,不仅让齐白石早年痴迷临摹,更让启功先生崇拜一生。他,就是清代碑帖融合的集大成者 —— 何绍基。这位出身湖南道州的书法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仍被后人奉为圭臬。 二、书坛地位:力压群雄,奠定清代书法标杆 ...
赞 (3)阅读(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