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艺术类 第4页

历代国画

清 沈铨《蜂猴图》寓意“封侯”

20
《蜂猴图》是中国清代画家沈铨的国画作品,创作于 1742 年,沈铨六十一岁,是其画风成熟时的杰作。此画现藏于中国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立轴,尺寸为 183X96 CM。 沈铨(1682 – 约 1760),清代画家。字衡之,号南苹,浙江德清县新市镇人,一作吴兴(今湖州)。工写花卉翎毛,设色妍丽,画人物得不传之秘。尝写花蕊夫人宫词为图,殊极巧妙。日...
赞 (0)阅读(34)评论(0)下载
历代国画

清 任伯年《梅花仕女图》秀雅清丽 充满诗意的画卷

14
《梅花仕女图》在艺术特色上独具匠心。首先,从人物刻画来看,以圆劲方折的线条表现仕女的清秀纤细,将仕女的柔美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线条的运用,既体现了任伯年对传统绘画技法的继承,又融入了他个人的创新与理解。通过细腻的笔触,仕女的神态、姿态得以生动呈现,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她的内心世界。 其次,作为背景的梅花采用没骨法晕染,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没骨法的运用使得...
赞 (0)阅读(34)评论(0)下载
历代国画

宋 李迪《雪树寒禽图》唐人 “洒粉法” 和五代后水墨烘染留白法 “精俊如生,气韵绝伦”

18
《雪树寒禽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从主题意境来看,画家将此图画得极有意境。在冰天雪地中,枯树挺立于风雪,虽木叶尽脱但枝干如铁,其上栖息的山禽自在平和,全然无惧恶劣环境。旁边的雪竹凌寒不凋,画面紧扣 “雪”“寒” 二字,营造出冬季寒冷肃寂的气氛,同时又透出自然界生命的活力,显示出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其次,在技法运用方面,画家采用工笔钩填法细腻刻画出寒...
赞 (0)阅读(34)评论(0)下载
历代国画

元 赵孟頫《鹊华秋色》笔法潇洒虚实相生 画境清旷恬淡 田园风味 元代文人画的先声

24
赵孟頫在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从济南路总管府事任上卸任后,回到吴兴老家为好友周密所画《鹊华秋色图》,以解周密思乡之苦。周密祖籍济南但从未回过故乡,赵孟頫凭借对济南的记忆描绘了济南北郊鹊山和华不注山一带秋景。 画面内容 《鹊华秋色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的传世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此画的创作背景充满了浓厚的友情色彩。赵孟頫与周密相识,得知周密虽为济南人却从...
赞 (0)阅读(33)评论(0)下载
历代国画

五代 周文矩《文苑图卷》独创 “战笔” 描法 宁静雅致、琉璃堂聚会

17
周文矩的《文苑图卷》作为五代时期的绘画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卷尺寸为 37.4×58.5cm,以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 周文矩约活动于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时期,后主时任翰林待诏。他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文苑图卷》虽无作者款印,但通过多方面考证,...
赞 (0)阅读(23)评论(0)下载
历代国画

元 任仁发《张果见明皇图》绢本 怀旧寻梦的寄托所在 “八仙” 之一张果老谒见唐明皇

22
此卷是元代画家任仁发人物故事画的代表作,绢本设色,纵 41.5cm,横 107.3cm,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描绘了传说中的 “八仙” 之一张果老及其弟子谒见唐明皇的故事。 画面内容 画面截取张果老施法术于明皇前的片断。右侧一老者坐绣墩上,身着青衣,双掌向上,面带微笑作言语状,身前一小童于布袋中放出鞍辔皆全的小驴,驴作奔跑状。这位老者便是张果老,他神态从容,仿佛...
赞 (0)阅读(33)评论(0)下载
古籍善本

《居家必備》明刊本是一本什么书?讲了些什么?

21
古籍明刊本《居家必备》在历史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明代的一本类似于家用百科全书的精编本,涵盖了家仪、懿训、治生、奉养、趋避、饮馔、艺学、清课等八个类别,内容涉及礼仪、养生、农牧业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面貌。 明代社会中,市民阶层逐渐崛起,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居家必备》的编纂主要目的之一便是满足市民阶层的这种需求。它为民众提供了日...
赞 (0)阅读(34)评论(0)下载
古籍善本

历史史诗:《古今全史》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记录

21
一、古今全史之概述 《古今全史》作为一部珍贵的古籍善本,犹如一座历史的宝库,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据资料显示,这部古籍善本的编纂者对历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整理。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深入分析和解读,力求为读者呈现最真实、最全面的历史。 《古今全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历史记录功能,更在于它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和解读。编纂者在书中对一...
历代国画

元 赵孟頫 《人骑图》“此图不愧唐人”唐代遗风 文人之清雅

19
基本信息 《人骑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于 1296 年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在清代《石渠宝笈续编》《穰梨馆过眼续录》中有著录,其元代收藏情况不明。赵孟頫的弟弟赵孟吁在 1299 年的题跋中提到 “每一展卷,不能去手”,表明此卷可能曾由其收藏。 元末时,赵孟頫的孙子赵麟在 1366 年的题跋显示此卷藏于平江(今苏州)城内。入明后,有安国、...
赞 (0)阅读(36)评论(0)下载
历代国画

明 仇英《桃源图卷》纸本 明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传统青绿山水的富丽堂皇

26
一、仇英及《桃源图卷》概述 (一)仇英生平简介 仇英出身寒门,幼年失学,初为漆工,后改学绘画。他移居苏州后得识唐寅、文徵明等当代名家,并拜周臣为师。仇英博取众长,集前人之大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山水、花卉、界画、人物、仕女无所不能,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 其作品雅俗共赏,对传统的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有重大的发展。时人把他...
赞 (0)阅读(32)评论(0)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