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能轻松的看到古今传世佳作!

《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的璀璨瑰宝

免费转存/下载全站高清资源(历代国画、书法、古籍):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墨韵书香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墨韵书香微信公众号

夸克网盘 发送“KK”获取提取码 下载
百度网盘 发送“BD”获取提取码 下载
UC网盘 发送“UC”获取提取码 下载

《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的璀璨瑰宝

一、本草纲目的诞生与作者

《本草纲目》诞生的艰难历程

《本草纲目》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李时珍在撰写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从 34 岁开始动笔,历经三次修改,花费了 27 个年头才最终完成。在此期间,他参看了近 1000 种著作,为写这本书而作的札记据估计有 1000 万字。为了确保书中内容的准确性,他走了上万里的路,访问了上千个人,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他向农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请教,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
《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的璀璨瑰宝
李时珍深知医药关系到人的生命,写作时非常慎重。比如为了弄清楚蕲蛇的样子和习性,他冒着生命危险爬上又高又险的龙峰山,在捕蛇人的帮助下,亲眼看到了蕲蛇吃石南藤,并记录下蕲蛇的形状、产地、习性和药用价值,纠正了许多医书上的不正确传说。对于穿山甲的习性,他也是深入深山观察,发现穿山甲是扒开蚁穴用舌头舐蚂蚁吃,随后详细记录在《本草纲目》中。
《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的璀璨瑰宝
《本草纲目》的编写不仅是李时珍个人的努力,还有他的儿子、孙子、徒弟的参与。他们帮助抄、画,共同为这部巨著的完成贡献了力量。全书总结了 16 世纪以前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的璀璨瑰宝

二、本草纲目的内容与特色

(一)丰富的药物记载

《本草纲目》犹如一座巨大的医药宝库,收录了多达 1892 种药物,其中新增药物 374 种,占全书药物总数的五分之一。这些新增药物的发现,是李时珍及其团队多年努力的成果。他们深入民间,虚心向各行各业的人请教,收集了大量的标本和民间单方,经过反复验证和筛选,才将这些新药物纳入书中。
书中还附方 11096 首,新增医方 8161 个。这些医方涵盖了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是 3 - 5 味药的小方子,简便廉效。例如在治疗某些常见疾病时,李时珍会根据药物的性味、功效进行巧妙搭配,既保证了疗效,又降低了成本。
此外,《本草纲目》还附有插图 2 卷,载图 1109 幅。这些插图将植物特征、动物神态、矿物纹理等绘制得十分准确清晰,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认识。比如对于一些难以描述的植物形态,插图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其特点,有助于准确识别和使用药物。
《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的璀璨瑰宝

(二)创新的分类体系

《本草纲目》的分类体系是其一大创新亮点。它打破了传统《神农本草经》按上、中、下三品分类的方法,提出“析族分类,振纲分目”的植物分类系统。这种分类方法基本上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更接近现代植物分类学系统。
在动物分类方面,《本草纲目》也科学地将动物分为虫、鳞、介、禽、兽、人等部,又在每部下分若干类。如禽部分水、原、林、山禽等类,与现代禽类学几乎没有差别。这种分类方式不仅便于读者查找和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药物,也为现代动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本草纲目》还收载了各种矿物,不仅考察其药用价值,还有关于其产地、开采、探测,甚至冶炼的记载。这对现代矿物学、地质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书中对某些矿物的产地描述详细,为现代地质勘探提供了线索;对矿物的开采和冶炼方法的记载,也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和工艺技术。
可以说,《本草纲目》的创新分类体系,使其不仅是一部集大成的本草学著作,更是一部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自然科学巨著。它在现代医学及植物学、农学等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宝贵的启示。
《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的璀璨瑰宝

三、本草纲目的价值与影响

(一)学术价值

《本草纲目》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首先,它确立了中国古代本草学的新体系。李时珍突破传统分类方法,按照不同药物特点进行分类,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级到高级,逻辑清晰,结构严谨,为明清本草学著作确立了新的学术规范。其次,极大地丰富了中药药物品种和药性理论。新增药物 374 种,占全书药物总数的五分之一,收载新方 8100 余首,校订旧说、辨疑正误,结合临床实践对药物性理气味做了大量补充和发展。再者,《本草纲目》是一部古代百科全书,涉及医学、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等自然科学,以及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民俗学等社会科学知识,还有农、林、畜牧、渔等生产技术知识,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贡献,其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 16 部共 60 类,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的璀璨瑰宝

(二)流传海外

早在 17 世纪初,《本草纲目》就传至日本。据矢岛祐利主编的《日本科技史》记载,《本草纲目》刊行后不到二十年,即 1607 年传入日本,支配了日本江户时代的本草、博物学界,影响远及十九世纪末叶。1650 年,波兰人卜弥格将《本草纲目》几十味中药的生长区域、形质特征、制作方法和可治疗的疾病等情况,以图文形式译成拉丁文,1656 年在维也纳出版,开创了欧洲人研究、翻译《本草纲目》的先河。至迟 18 世纪起,《本草纲目》传到欧洲,1887 年伦敦大英博物馆所藏汉籍书目中就有《本草纲目》1603 年江西本、1655 年张云中本及 1826 年英德堂本等的记载。在华的西方传教士最先注意到《本草纲目》并介绍到欧洲,1735 年巴黎法文版《中华帝国全志》中出现了《本草纲目》第一个用欧洲文公开出版的节译本,引起各界人士的注意,随后该书被译成英文、德文、俄文等多种语言,轰动欧洲。《本草纲目》在海外的流传,使其成为世界记忆名录中的“东方医药巨典”。
《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的璀璨瑰宝

(三)现代价值

在现代医学中,《本草纲目》依然具有独特价值。其确立的中国古代本草学新体系为现代药物分类提供了参考。在中药学方面,丰富的药物品种和对药性理论的补充发展,为现代中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作为古代百科全书,它所涵盖的多学科知识,为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历史借鉴。例如,书中对矿物的记载,对现代矿物学、地质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方法,也为现代植物学和动物学研究提供了启示。总之,《本草纲目》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医学和科学宝藏,对现代医学及多学科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的璀璨瑰宝

四、本草纲目的经典记载

(一)《本草纲目》十句经典话语解析

  1.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这句话体现了中医在治疗疾病时的策略性。对于慢性病,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找到病因进行治疗;而对于急症,则需先处理表面症状,缓解病情,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1. “其味咸,其色黑,水行之正也。”描述了海水的特性,从中医角度对水的性质进行了定义,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物质的观察和认知。
  1. “营气之粹,化而为精,聚于命门。”强调了营气与精的转化关系以及命门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医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独特理解。
  1. “痰有六:湿、热、风、寒、食、气也。”详细地将痰病分为六种类型,为中医诊断和治疗痰病提供了依据。
  1. “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也,虚生百病。”指出众多疾病的根源在于身体的虚弱,强调了保持身体健康、避免虚弱状态的重要性。

《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的璀璨瑰宝

  1. “水去则营散,谷消则卫亡,神无所居。”说明了水和谷气对人体营卫之气以及精神状态的影响,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中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 “乳穴水,近乳穴处流出之泉也。人多取水作饮酿酒,大有益。”介绍了乳穴水的来源和用途,反映出古人对特殊水源的利用和认识其药用价值。
  1. “出无常处,王者德至渊泉,时代升平,则醴泉出,可以养老。”将醴泉的出现与王者德行和时代升平联系起来,赋予了醴泉一定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提到了其养老的功效。
  1. “怒则气逆,喜则气散,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阐述了不同情绪对人体气血的影响,为中医情志致病理论提供了依据。
  1. “人之一身,贪心动则津生,哀心动则泪生,魄心动则汗生,欲心动则精生。”说明了人的身体在不同心理状态下的生理反应,体现了中医对心理与生理关系的认识。

《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的璀璨瑰宝

(二)麦芽与谷芽:《本草纲目》中的消食良药

麦芽和谷芽在《本草纲目》中被记载为经典消食药。麦芽又名麦糵、大麦芽,为发芽的大麦颖果。其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消食健胃、回乳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食滞腹胀、食欲不振、乳胀等症状。在配伍应用方面,麦芽可与干姜、鸡内金、神曲、谷芽等多种药物搭配,增强消食健胃的作用。例如,麦芽配干姜可治脾胃虚弱、饮食不化;麦芽配鸡内金可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及久病胃气不和等症。配方选例中,如“治快膈进食”的方剂,麦芽与神曲、白术、橘皮等配伍,可起到良好的消食作用。
谷芽又名稻糵、谷糵、糵芽,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实经加工而发芽者。其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消食健胃之功效,主治食滞腹胀、食欲不振。谷芽在配伍应用中,可与陈皮、鸡内金、稻芽、厚朴等药物搭配。如谷芽配陈皮可治胸脘痞满、不思饮食;谷芽配鸡内金可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配方选例中,如“谷神丸”,谷芽与炙甘草、砂仁、白术等配伍,可启脾进食。
《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的璀璨瑰宝
 

(三)《本草纲目》中的温籍著作

在《本草纲目》这部皇皇巨著里,引用了不少温籍著作。其中包括浙南最早的地方志《永嘉郡记》,南宋温州状元王十朋的《王龟龄集》,南宋温州知州韩彦直编纂的世界上第一部柑橘专著《橘录》。
《永嘉郡记》原书失佚,后经清代温籍大儒孙诒让辑佚考释。《本草纲目》将其作为“古今经史百家书目”引用,在金石部中引用了《永嘉郡记》里紫石英的记载,此外还记载了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等。
《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的璀璨瑰宝
《王龟龄集》被《本草纲目》作为“古今经史百家书目”引用。茉莉花原产异邦,后移植到中国,其原产地有两种说法。王十朋的诗中对茉莉花的来源进行了描述,《本草纲目》草部茉莉条目下,引用了王十朋诗文集,列举茉莉的多种称号。
《橘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柑橘专著,作者韩彦直在南宋淳熙五年任温州知州时编纂。《橘录》具有较高园艺学价值,全书三卷,分为柑、橘、橙三类。由于柑橘全身都是宝,其皮、肉、络、核、叶等都是正统中药,有理气健胃、止咳平喘等作用。《本草纲目》将《橘录》作为“古今经史百家书目”引用,在果部橘条目中记载了柑橘的产地、品种及特点。
《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的璀璨瑰宝
 
阅读: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