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转存/下载全站高清资源(历代国画、书法、古籍): |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扫码关注墨韵书香微信公众号
|
夸克网盘 |
发送“KK”获取提取码 |
下载 |
百度网盘 |
发送“BD”获取提取码 |
下载 |
UC网盘 |
发送“UC”获取提取码 |
下载 |
《蜂猴图》是中国清代画家沈铨的国画作品,创作于 1742 年,沈铨六十一岁,是其画风成熟时的杰作。此画现藏于中国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立轴,尺寸为 183X96 CM。
沈铨(1682 - 约 1760),清代画家。字衡之,号南苹,浙江德清县新市镇人,一作吴兴(今湖州)。工写花卉翎毛,设色妍丽,画人物得不传之秘。尝写花蕊夫人宫词为图,殊极巧妙。日本国王见其百马图大悦,雍正七年(1729)聘往三年,归得金帛散给友朋,橐仍萧然。黄行健有诗纪其事。卒年八十余。传世作品有《松鹤图》《梅花绶带图》《鹤群图》《松鹿图》等。
《蜂猴图》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深山丛林之景。画面背景薄雾笼罩,山梁重重,树影隐约。山溪从远处山谷发源,流至近景处被石块阻隔分成四股,折而向下。画面右下方山溪边的石头上,生长着两株灵芝,菌盖红褐色,下部白色,菌柄黑色。画面左边近景是一处山崖,青竹、杂草丛生,苔藓密布,一株大树扎根岩石间,伴生着粗大藤本植物。
大树主干上,两只成年短尾猴蹲伏,一只正给另一只挠痒,另一只攀附在右上方摇晃的树干上,手持小树枝拨弄树梢大蜂窝,几只马蜂在蜂窝周围飞舞。
画中所绘蜜蜂、猴子谐音为 “封侯”。在古代,侯是爵位名,为五等爵位第二等,清代仍沿用。这种具有吉祥寓意和祝福的绘画题材,迎合了古人看重仕途的心理。
在《蜂猴图》中,山石的画法独具特色。画家先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石的外形轮廓和内部结构,清晰地展现出山石的形态与走势。接着,在山石的暗部用墨点进行堆积,通过墨点的浓淡变化营造出立体感。
随后,以淡墨渲染暗部,进一步强化明暗对比,向阳的部分则被特意留出,使山石仿佛沐浴在阳光下,体积感十足。最后,在山石表面点以墨点,近景处的部分墨点上再用石青进行点染,代表着苔藓的生长。远处的山梁则采用淡墨仅仅画出上部,进行简单皴染,下部留白,巧妙地表现出山中雾气朦胧的景象,给人一种空灵、悠远的感觉。
猴子在这幅画中是描绘的重点。画家首先勾勒出猴子的轮廓,精准地捕捉到猴子的形态特征。接着,运用色彩分染的技法,为猴子赋予了生动的色彩。猴子的面部为白色,尤其是高处的猴子,白色的面部十分明显,凸显出猴子的灵动。眼睛为亮黄色,这一色彩的运用成功地表现出猴子的机警。
身体上部皮毛为黄褐色,从褐色逐渐过渡到黄色,再往身体下部则变为白色,色彩的渐变自然流畅。足部由足跟的褐色过渡到爪子为深褐色,尾部为黑色,并且画少许白色表示白色杂毛,使猴子的形象更加逼真。
青竹、杂草、树、藤,均以勾勒法画出。青竹叶染以黄绿色,从叶头到叶梢,色彩由青绿色渐变为黄绿色,展现出叶子的生机与活力。树叶色彩由绿色渐变为黄色,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藤叶用朱磦色勾染轮廓和主叶脉,使藤叶更加突出。
杂草的色彩可能是淡黄绿色,虽然不太明显,但为画面增添了自然的气息。树干和藤条的画法与石头相似,采用勾、皴、染、点结合的方式。对于藤条,略施白粉,以与大树相互区别。画面中,红、绿色树叶并列,形成了冷暖对比,丰富了色彩关系。
对于灵芝,先勾勒轮廓,再用色彩涂染。灵芝菌盖上面用分染法染以土黄和红褐色,下面染以白色,菌柄染以黑色。通过细腻的色彩处理,使灵芝显得更加逼真。
流水的波纹采用勾勒法画出,波纹线条弯曲回旋,显示出水流的湍急。波纹间稍加淡墨渲染,进一步增强了水势的动感。
马蜂窝和马蜂用淡墨简单勾勒,染以灰黑色。马蜂的形态虽小,但画家通过简洁的笔触,将马蜂的轮廓和细节表现得十分清晰,为画面增添了紧张而有趣的氛围。
1742 年,沈铨六十一岁,此幅《蜂猴图》作于此时,正是其画风成熟的阶段。沈铨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父亲学习扎纸花,20 岁左右开始从事绘画并以此为生。他曾受聘前往日本,归国后声誉大震,被朝廷下旨作画上贡,如乾隆 7 年作《花蕊夫人宫词意》受到好评。
此后,他陆续为宫廷作吉祥寓意之画,成为宫廷画家。在其绘画生涯中,沈铨不断探索创新,融合多种绘画技法,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面貌,对后世及日本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代时期,“封侯” 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这一吉祥寓意迎合了古人看重仕途的心理。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吉祥寓意和祝福的绘画题材较为流行。
沈铨的《蜂猴图》正是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通过猴子与蜜蜂的谐音,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向往和祝福。这种绘画题材不仅在民间广受欢迎,也在宫廷中得到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