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转存/下载全站高清资源(历代国画、书法、古籍): |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扫码关注墨韵书香微信公众号
|
夸克网盘 |
发送“KK”获取提取码 |
下载 |
百度网盘 |
发送“BD”获取提取码 |
下载 |
UC网盘 |
发送“UC”获取提取码 |
下载 |
一、陆游与《南唐书》的渊源
陆游的生平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其高祖陆轸为大中祥符年间进士,祖父陆佃为熙宁年间进士,父亲陆宰为两宋知名藏书家。陆游历经四朝,在朝为官 30 余年,虽仕途坎坷,但始终坚持主张兴兵收复北方。
编撰《南唐书》的背景
陆游曾参加国史、实录的编撰,积累了丰富的史学经验。他对南唐历史的关注,源于南宋与南唐在历史处境上的相似性。从宋高宗开始,南宋就种下了偏安的基因,面对金兵的步步紧逼,宋高宗失去抵抗意志,最终在东南重镇杭州安定下来,偏安一隅。而南唐在北方政权虎视眈眈之下,也不得不选择完全偏安。
南唐开国之君李昪虽有北上之志,但继任者李璟却陷入南方战场,虚耗国力,错过良机。在党争中,南唐一步步走向亡国。这种相似的处境,让陆游看到了南宋的危机。他希望通过编撰《南唐书》,借古鉴今,为南宋王朝树一面历史的镜子,唤醒装睡的南宋朝廷。
二、《南唐书》的内容架构
(一)本纪与列传的布局
《南唐书》的本纪三卷,详细记载了南唐先主李昪、嗣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代君主的事迹。先主李昪,本为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孙,在乱世中崛起,建立南唐。他以节俭自励,轻财好施,重视农桑,求贤若渴,为南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嗣主李璟即位后,起初有一定的作为,但后来陷入南方战场,与周边国家频繁交战,虚耗国力。
后主李煜,虽天资孝纯,爱民为急,但酷好浮屠,不思政业,最终导致南唐被北宋所灭。
列传十五卷,则涵盖了南唐时期的众多人物。从王公大臣到文人雅士,从武将功臣到方士节义之士,全面展现了南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百态。这些列传不仅记录了人物的生平事迹,还通过对人物的评价,反映了陆游的史学观点和道德评判标准。
(二)独特的分类列传
《南唐书》中创设的《杂艺、方士、节义列传》和《浮屠、契丹、高丽列传》等特殊分类,体现了陆游归类的精当之处。《杂艺、方士、节义列传》将人物以类相从,既展现了南唐时期的杂艺文化,如书画、音乐等方面的成就,又突出了方士的神秘色彩和节义之士的高尚品德。例如,在杂艺方面,书中可能记载了南唐时期的画家、书法家的艺术成就,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在方士方面,可能描述了一些方士的神奇法术和他们与南唐君主的交往。而节义之士则以其忠诚、勇敢和高尚的品德,成为南唐历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浮屠、契丹、高丽列传》则详细记录了南唐时期佛教的盛行始末,以及南唐与契丹、高丽的往来诸事。南唐时期,佛教盛行,寺庙众多,僧侣地位较高。书中可能记载了一些著名的寺庙和高僧的事迹,以及佛教对南唐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时,南唐与契丹、高丽的往来,也反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通过这些特殊分类的列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南唐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外交等方面的情况。
三、《南唐书》的史学价值
(一)体制创新之妙
《南唐书》只有本纪和列传,在纪传体断代史中独树一帜。一般的纪传体史书往往内容丰富、体例繁杂,而陆游的《南唐书》则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南唐历史。这种体例的创新,并非随意为之,而是陆游深思熟虑的结果。他通过精心挑选人物和事件,将南唐历史的核心内容浓缩在本纪和列传中,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南唐的兴衰历程。
尤其是其 “类传” 的设置,更是体现了陆游的史识超越前人之处。例如《杂艺、方士、节义列传》,将不同类型的人物归类在一起,既展现了南唐时期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又突出了这些人物在特定领域的贡献。在杂艺方面,南唐的书画、音乐等艺术成就得以充分展现,让后人了解到那个时期的文化繁荣。方士的神秘色彩为历史增添了一抹奇幻的色彩,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信仰和追求。而节义之士的高尚品德,则成为后人敬仰的榜样,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坚守正义。
《浮屠、契丹、高丽列传》同样独具匠心。南唐时期佛教盛行,该列传详细记录了佛教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同时,南唐与契丹、高丽的往来也在其中得到了全面的呈现,为研究当时的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二)鲜明的史评色彩
宋代理学兴盛,陆游在《南唐书》中秉承以道德而不以政绩作为评判人物的唯一准绳的观点。这种史评方式在对后主李煜的评价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多数史家批判后主李煜沉迷诗词,不思政业,坐失南唐基业。而陆游却先赞后主 “天资孝纯”、“以爱民为急”。李煜的仁爱之心在他的施政中有所体现,他关心百姓疾苦,致力于改善民生。
然而,陆游也对李煜的 “酷好浮屠” 作了简单批驳。李煜对佛教的过度痴迷,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影响了国家的治理。最后,陆游总结为 “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
这种评价方式既体现了陆游对李煜的理解和同情,又客观地指出了他的不足之处。在宋代理学的影响下,道德成为评判人物的重要标准,陆游通过对李煜的评价,表达了自己对君主道德品质的重视,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三)严谨的治史精神
陆游在编撰《南唐书》时,展现出了严谨的治史精神。他辨前史之误,补前史之失,对史料进行了严格的考证。
陆游遍取记述南唐历史的 11 个版本,包括薛居正领导史馆所修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等,对这些史料进行仔细对比和分析,纠正了其中的错误。他的书卷数、人物虽不及马令《南唐书》之多,但每一个记载都经过了认真考证,“简核有法”。
在史料的增补保存方面,陆游的《南唐书》具有巨大价值。他通过对各种史料的整理和筛选,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为后人研究南唐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丰富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宝库。
总之,陆游的《南唐书》以其体制创新、鲜明的史评色彩和严谨的治史精神,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南唐书》的影响与传承
《南唐书》的刊印与校注
《南唐书》问世以后,历代都有刊印与校注。最早的刻本在南宋,虽已佚失,但从元天历初开始,金陵人戚光为《南唐书》做了《音释》,并请御史中丞兼翰林学士承旨赵世延做《序》,还 “属博士程熟等就加校订锓板,与诸史并行”。此后,历代均有不同版本的刊印与校注。
清道光二年(1822)有绿签山房刻本,附嘉庆时汤运泰《南唐书注》十八卷、《唐年世总释》一卷和《州军总音释》一卷;1915 年有刘氏嘉业堂刻本,附康熙时周在浚《南唐书注》十八卷及刘承干《南唐书补注》十八卷。现存最早本为明嘉靖四十三年钱谷抄本。此外,还有多种抄本流传,如清丁丙跋的清抄本、清周在浚笺注的《南唐书》清抄本等。
后人合刻马令、陆游两书
马令、陆游两书,互有短长。后人多有合刻马令、陆游两书者。马令是宜兴人,其祖马元康世家金陵,谙熟南唐旧事,所著《南唐书》史料来源丰富,叙述较为详备。陆游以其简洁的叙述和严谨的考证,使得他的《南唐书》成为南唐史之佳作。合刻两书,既可以取长补短,又能为后人研究南唐历史提供更全面的资料。
李清以陆游之书为主的《南唐书合订》
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李清以陆游《南唐书》为主体,以马令《南唐书》和各种野史为辅,仿裴松之注《三国志》的体例,撰成《南唐书合订》二十五卷本。该书以 “南唐承唐” 的正统论为指导思想,对清初之前的南唐史研究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总结。
李清生前,《南唐书合订》一直没有刊刻出版。李清去世后,该书曾以稿本形式在学者之间流传。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王朝着手修纂《四库全书》,《南唐书合订》被收于史部载记类。但后来因李清所著书有诋毁清统治者字句,遂将该书与其他著作一并撤毁。
幸运的是,乾隆圣谕并未被彻底执行,多数撤毁书得以存留,《南唐书合订》即为其中之一。清朝灭亡之后,宫廷藏书流散各处。随着《四库禁毁书丛刊》《故宫珍本丛刊》及其他单行本的陆续出版,《南唐书合订》始广泛流传,为学界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